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挑战天公

时间:2010-03-29 16:06 阅读人数:

  ——小记双岭村农民气象员陈福气

  日日观测,38年来他从未间断

  在集美灌口镇双岭村里,有个普通的气象观察点。65岁的农民气象员陈福气已在此坚守了38个春秋。每天早、中、晚测量3次气温、湿度,见云便观天、逢雨量雨量、遇风测风速,陈福气义务为集美农技站和乡亲们提供气象信息。因他的气象信息准确率较高,乡亲们都称他为“陈半仙”。
  双岭村靠山,所形成独特的山区小气候与其他地区不同,在这里,雷击、冰雹、龙卷风等特发性灾害时有发生,而这些灾害,我们又往往难以从电视、广播等天气预报中预知。由于当地农民对天气掌握不准,农作物经常受灾。陈福气认为,只要提前知道准确的天气情况就能让气象为农民服务。1972年,26岁的陈福气成为了双岭气象哨的一员。每天早晨,他5点就起床开始观天,东面的云状如何,风向怎样,周边的动植物是否有特殊的变化,然后于早、中、晚固定时刻进行温度、湿度、风向等数据记录。此外,他还要花大半天的时间下到田地查看病虫害、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不同气候时的不同征兆,并时常走村串户虚心地向老农请教经验,收集与天气有关的民间谚语。半夜,当大家正在沉睡酣眠时,陈福气还要起来观测星、云、风的变化。
  就这样,38年来日日观测、记录,从未间断,即使有时不得已要出远门,他也会交待家人帮他记录,老伴、女儿、侄女,甚至好友都曾当过他的帮手。

  预报准确,他多次帮了村民大忙

  “陈半仙,明天下雨不?可以晒谷子吗?”“陈半仙,最近天气如何?可以收割庄稼吗?”每天,都有很多村民找陈福气,双岭村、李林村、东辉村,甚至还有海沧、同安等地村民都慕名而来,向他打听天气变化以便“对天下药”进行农业生产。陈福气通过历年的数据统计,结合农谚,综合分析,推断出近段时间的气候信息,大都准确无误,多次帮了村民大忙。
  1973年6月30日傍晚,陈福气照常观天,突然发现西面天空中有三条黑青云从东向西贯穿天空,不久还出现了走马云,这与所说的“黑青龙卷伴走马云”十分相似。根据农谚“天顶出青苍(青黑色的卷云),三日就歹康。(三天就有灾难)”,他推测三天后将有大雨。而此时发现铁线草发白量比以前增加许多,成片发白,也更加确定了这个推测。因此他赶紧发天气预报通知单,通过广播,提醒大家抢收成熟的早稻。果然,三天后,当年的一号台风在厦门登陆,风力12级以上,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而双岭附近的村庄损失却较小。原来,附近的四五个村庄听到广播后也提前收割了早稻。从此以后,大家都认为陈福气的天气预报很灵,称他为“半仙”。现在,他每年还会向灌口农技站提供一份整年天气趋势预测,提供很多原始数据。在2008年的趋势预测中,记者看到了雪灾、地震自然灾害都被提前预测出来。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继续为百姓预报天气

  半个世纪前,厦门共有8个气象哨,双岭气象哨便是其中之一。2007年,厦门市取消了岛外气象哨,气象员纷纷解散,唯有陈福气不愿放弃,他在自家院中放上百叶箱、立上雨量筒,办起了家庭气象哨,继续义务为村民预报天气。不管家人如何反对,即使没有工资生活困难拮据,陈福气都矢志不移,一如既往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
  至今,陈福气家中存有上万份的日温度、湿度数据表,近500份的月降水量曲线图,600多条的民间谚语,多年来的年度、月度雨量分布图等资料都叠成了一座小山。他把38年来积累的这些宝贵资料,整理成册,编有《灌口38年天气记录》、《灌口每年霜降情况》、《气候谚语及其验证》等书,约数十万字,希望这些资料能够供后人参考,让越来越多的人来钻研气象,让气象预报更准确。
  “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对老百姓太重要了。如果有了准确的气象预报,老百姓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会继续为老百姓预报天气。”陈福气的眼里透出着一种坚定,一股毅力。(林小芬 陈清平)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