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坚守“乐土”三十年

时间:2009-10-19 10:19 阅读人数:

  ——记省优秀农村教师、李林小学校长吴进财

  今年40多岁,却扎根乡村教育近三十载。他曲线救校,五年里拿下了五个建设项目;没有白天黑夜,一人完成新校区近50亩的征地拆迁及规划建设工作。他就是今年获得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李林小学校长吴进财。

  扎根乡土

  1982年,厦师毕业的吴进财被分配到灌口镇农村小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乡村教师收入少,社会地位低,台资企业里的工人每月工资是1600多元,相比之下他守着三四百元过日子可谓捉襟见肘。1992年,当年厦师里的百来号同学大都离开农村工作岗位,有点门路有些能耐的都转岗了,公安、工商、税务,什么单位好往什么单位钻。碰巧,灌口当时的首富自办招待所,三顾茅庐恳请吴进财当招待所经理,待遇从优,亲人、朋友,甚至单位里的领导都投了赞成票。吴进财却犯难了,一方面,由于工作辛苦待遇低,发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数次相亲未果,人家姑娘什么都不嫌,就是嫌他是个“穷教书匠”;一方面,那年他刚好带着毕业班。他担心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会误了30多名孩子的前程。在犹豫中吴进财没有丝毫放松工作,那年夏天他所带的班级以85分多的语文平均成绩跻身各校前茅。小小的成就让他悟出了苦乐兼修的真谛。从此,他选择了坚守,再没有二心,最终成为千千万万坚守农村教育阵地教师中的一员成功者。

  为外来员工子女请命

  2003年底,厦门区划调整,在新的教育资源整合中,集美区决定撤并李林小学300多名本村学生和外来农民工子弟怎么办?周边那么多的企业工厂,撤并之后这些孩子怎么安排?为了保住学校,吴进财四处奔走,村部、镇政府直至区里市里,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应李林小学的实际情况。吴进财提出保留李林小学,迁址新建的设想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吴进财踏遍李林村的各个角落,在村部外找到了一块有38亩大的“7”字形地块。没想到,高兴劲还没过呢就被泼了一身冷水,原来那地块规划有道路建设,且有高压线。“宁可少建一个厂,少收入100万,也要盖一所好学校!”经过多次寻访,在各方努力下,有关部门把规划预留给涌泉工业园的一块工业用地作为李林小学新校址。

  于是,自2004年6月起,吴进财开始一种新的生活,那就是项目土地规划、项目设计、土地勘核、消防审核、工程预算审核等等全程一个人跟踪;同时负责做好村民的征地拆迁思想工作。说起征地拆迁,吴进财用一言难尽来形容。他说当时部分村民并不理解,总想着把地块用于盖厂房,这样一来房屋就可以有出租收入,各种各样的阻挠随之而来。丈量地块时村民拒不到场;有的村民用空心砖违章抢建乱搭盖;20多个坟头他一个个去取证、插好标签、做好记录以便迁移时不致搞混;为了抢土方争生意,时不时有人打电话对他人身威胁。那个时候,吴进财忙完这头,忙那头,成天成天地不着家。

  5年来,经过四期建设,占地近50亩、投资近3000万元的李林小学新校区终于全部建成,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目前有在校生达900人。

  乐当“孩子王”

  今年秋季,李林小学的外来农民工子女比例占到90%左右,并且每年以百来人的速度增加。学校定位为外来农民工子女学校。对有需要入学的孩子几乎不设门槛。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孩子个人卫生没人打理等等,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管理难度等等可想而知。一些新教师忍不住抱怨,说自己班上的学生太笨了,连一些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吴进财总是勉励他们说,“我们教的就是不会的孩子,如果孩子都会儿,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

  关爱外口子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是一个夏天晚上九点多,吴进财接到家长电话,说自己的孩子不见了。这孩子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外来农民工举目无亲,不熟悉地形,碰上这样的事情该多着急呀!于是,吴进财发动老师四处找寻,终于在一家机砖厂厂房里找到玩累到熟睡的孩子。

  几年来李林小学软硬件条件都上了新台阶,老师也逐步配齐,今年连音体美思等都有的专职教师,吴进财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