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回忆陈嘉庚先生创办浔美芗剧社

时间:2009-10-11 16:50 阅读人数:

  10月上旬,《集美报》社编辑部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叫陈联谦,是位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一进门,他就批评《集美报》把“芗剧”错写成“南音”。随后,他向记者讲述了陈嘉庚先生创办浔美芗剧社的故事。

  1950年春,陈嘉庚先生回到故乡集美大社创办集美工余芗剧社,陈嘉庚先生亲自出席了当年9月的第一次开演仪式并讲话。陈嘉庚先生在世时,每逢端午节龙舟赛那天芗剧社都要在指挥台东边表演,同时一部分化了妆穿戏服的演员还会由一艘龙船载着沿龙舟池边巡回演唱。据记载,集美工余芗剧社人数最多时达到86人,当时他们主要排演一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节目,逢年过节时常下乡义演或上县城会演。他们表演的《父子争先》在50年代曾经以灌口片区一等奖的成绩参加同安县比赛再获一等奖的佳绩。遭逢“文革”,芗剧社一度停办,1979年恢复后由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公业基金会一直给予经费的支持。在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和集美街道的关心支持下,集美大社浔美芗剧社的活动越来越活跃,除排演传统古装戏外还努力创新,以芗剧音乐为载体,创作排演了许多现代内容的小戏、快板说唱、舞蹈等节目,成为集美宣传战线上的一支文艺轻骑兵。

  前几年开始,集美中学退休教师陈联谦和陈水扬新编了快板说唱《嘉庚颂》、《英烈李林》,以歌颂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精神和抗日女英雄李林跃马持枪、抗日救国的英雄气概为主题,融入了芗曲中的“洗衣调”、“七字仔”、“五更鼓”,为了让听不懂闽南话的游客们了解内容,他们还大胆尝试采用闽南话与普通话交替表演的形式,博得了广大中外游客的欢迎。

  在集美芗剧社里,年纪最大的已80多岁,年纪最小的也已年近半百,对芗剧的爱好与执著把他们聚在一起,经常在一起练习弹唱,自娱自乐。从2006年起,每逢节假日,这群老人就把活动场所从大社祖厝戏台延伸到集美嘉庚公园、龙舟池畔、归来园等旅游沿线,免费为中外游客献演,与中外游客分享传统芗剧《化蝶》、《樊梨花下山》、《秦香莲》、《绣楼订盟》、《回窑》、《十作相送》、《三伯讨药》、《龙凤环》、《三凰相会》等经典曲段,以及《嘉庚颂》、《浔海渔歌》、《集美好风光》、《咱着弘扬嘉庚精神才应该》、《夕阳红》、等新编曲目。这样做既不图钱,也不为名,为的是弘扬闽南的传统文化。芗剧社的陈联谦老师告诉记者,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芗剧也叫歌仔戏,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其唱腔淳厚,表演细腻,富有闽南风土气息,是流行于厦、漳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的民间曲艺。可惜如今知音越来越少,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他们走进嘉庚公园献演就是为了寻找知音,唤起更多海内外游客对芗剧的兴趣,同时,也用芗剧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弘扬嘉庚精神,介绍集美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集美报 陈季玉)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集美芗剧社在旅游沿线,为中外游客献艺。(黄朝福/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