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龙舟池的早晨与傍晚(散文)

时间:2009-10-10 15:13 阅读人数:

  离开厦门岛,车驶上厦门大桥,一眼看见排列于对岸岸边的数座色调瑰丽、式样别致的建筑物,中间一座高高耸立、雄居于小山丘的制高点上,十分惹眼。

  这排建筑均属于厦门集美中学所有,中间那座便是有名的南熏楼,左边是道南楼,右边是延平楼。三座楼都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其中南熏楼主楼高15层,至今仍是集美的标识性建筑。

  据说集美这儿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盖楼楼高不能超过南熏楼,这大概是源于对陈嘉庚老先生的尊重。

  设计思路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处处彰显出海外侨胞强烈的爱国情结,南熏楼已经成为一种象征。

  更绝妙的是,集美中学面对大海,与大海唇齿相依,荣辱与共。集美中学的学生说,他们每天是在大海波涛的欢唱中生活学习的。

  集美中学因占据这样的风水宝地,拥有这样非凡气势的建筑,让旁边集美大学的教授们内心里一直有点不平衡却又说不出口来。

  现今的集美中学校园,与大海之间有一泓池水相链接。

  这泓池水被称为龙舟池。

  龙舟池前临大海,背倚集美,与集美中学道南楼只一条青石板路相隔,是集美中学秀美风光外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的脑海中,所谓“池”,除了地理位置的特殊,一般面积当不会很大,如王羲之试笔的“墨池”,骊山脚下的华清池。然而龙舟池长七八百米,宽二三百米,周长达一千七八百米,应该算作是湖泊了。之所以仍称之为池,我以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系人工为之。

  不错,龙舟池略呈长方形,周边皆以厚重的花岗岩条石砌成,很整齐。楼与海中间的这片地界,当初应该是海滩湿地,海涨潮时被淹没,海水退潮时方能显露出来。我十几年前第一次去集美时,看到龙舟池里既无船帆,亦无水波,惟有一池荒草苇丛,怕就可以作为此种推测的见证。

  现今龙舟池中是清水满池,碧波荡漾。这水亦来自大海,集美人定期引入海水以保持池水的清洁。由此看来,龙舟池面积虽大而仍称为“池”,是有道理的。

  龙舟池有它热闹的时候。

  龙舟池不光属于集美师生,亦属于整个集美人,属于全体厦门人。每年端午节,这里都要举行全市性龙舟大赛,届时,不光是龙舟池畔彩旗飞舞,人如潮涌,龙舟池中舟船竞发,鼓声震天,整个集美乃至整个厦门都将欢腾起来雀跃起来。

  龙舟池的得名亦出于此。

  然而平时,龙舟池宁静安详得尤如恬静的处女。

  我啰里八嗦了这么一大堆,是因为下面的所有内容均与这泓池水有着扯不开蹬不断的关系。

  2006年年底,受厦门集美中学刘卫平校长邀请,我来到集美中学小住了几日。

  我被安排住在集美中学招待所。

  招待所就在集美中学道南楼左后侧、南熏楼的后面。出招待所,穿过集美中学校园浓密的林荫道,行走一二百米,就到了龙舟池。

  龙舟池的清新、幽静、闲适、典雅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痴迷得不能自持。

  从此,整整两个月中,每天早早晚晚在龙舟池畔休闲散步,就成了我和夫人必做的功课。

  我不明白龙舟池何以会这般的闲散宁静。事实上,每天清晨,集美中学的师生都会从龙舟池与道南楼南熏楼之间的马路经过,而后才能进入学校。不知怎么,集美中学的的这些学子们都那么文质彬彬、那么训练有素,反正你是确实听不到他们的喧哗与吵闹声。那行进的脚步声,那自行车轮胎与花冈岩路面的磨擦声是客观存在,但你却仍然听不甚清楚,你只觉得耳边隐隐响着的是草原上的那曲欢快悠长的牧羊小调。

  你能听得清楚的,要算树丛中鸟儿的鸣叫与风儿飘过时带起的丝丝声。

  我因此怀疑这龙舟池水对声音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吸附力。

  龙舟池里,正中处建有两座亭台,也许是不方便登临的缘故,如今只有一座台基上还有亭,也很破旧了。

  有亭且极风光的是建在龙舟池边、靠道南楼一侧的两座楼阁。

  中间上下两层,两翼为一层,四面通透,杳无遮拦,绿瓦红柱,拱斗飞檐,品质尊贵,格调高雅,浑身上下露着一股皇家气、贵族气。

  然而今天没有皇阿妈们在,纯是由人民大众享受。

  我因此喜欢在这里小憩。

  不光是为着舒展腿脚。清晨,在环湖马路上散一阵子步,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登到阁楼的上层,在微风柔柔的抚弄下,在湖水轻轻的摇撼中,面朝东方,透过道行树树梢,看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一瞬,那腾跃的火球,那无比兴旺的生命活力,让你的心儿禁不住发颤。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忍不住想放开喉咙高歌一曲一尽兴。

  这是一种享受。

  傍晚时分,可以看到一两个汉子,坐在一叶小舟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大轮胎上,在湖中撒网捕鱼。

  鱼并不多,收获并不大,紧忙活一阵子,也就是三五斤吧。然而汉子做得专心,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

  我就想起了人们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钓不是为了钓”。

  钓不是为了钓,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休闲?为了陶冶情趣?还是———?

  汉子是不是为钓?我看答案是无可置疑、非常明确的。然而,汉子除了为钓,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情趣在其中?否则他何以为着这三两斤小鱼忙扯半天,他干点别的,完全可以比这个收获更多更大些。

  你不用否认这一点。你只看看汉子在几无收获时,仍然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恬然、那样的泰然自得的神情,你就能得出答案了。

  我每一次想欣赏汉子网鱼时,都特意早一点从招待所出来,站在汉子通常上岸的地方,看着他一步一步地接近岸边。我喜欢近距离观察汉子,喜欢看汉子登岸时的怡然的神态,喜欢看汉子拎着不多的几条小鱼、仍然一副陶然的样子。

  我以为对我来说,那也是一种获得,我因此也很怡然。

  夜幕初降的时候,安放在湖边花岗岩条石上的日光灯亮了。

  淡蓝色,柔和、润眼。

  双层灯光围成一个大大的圈,照亮了一个大大的湖。

  湖水中,隐隐约约的,尚能现出道南楼的倒影,现出南熏楼的倒影,现出稍远一些的延平楼的倒影,现出花丛树群的璀璀璨璨蓊蓊郁郁的倒影。

  不知怎么,在我的感觉中,这水中晃忽的倒影比那岸上的真实物体更多几分妖娆,比之白昼时的倒影又更多几分娇媚。

  如果说还有什么,那就是还多了几分神秘和美妙。

  我因此更喜欢在此时悠哉悠哉地来观赏这湖光、这山色。

  月亮升起来了,圆圆的,亮亮的,在黛色夜空的映衬下,就像神话中的那个刻着梵文、能发光能辨认真妖假怪的魔盘。

  仿佛是有一只神手相助,月亮不偏不斜,刚好落在南熏楼楼顶尖尖的上方。看那瞬间现出的优美造型,让你不由得又想起海狮和它头顶上旋转的彩球,你不能不从心底处笑出声来。

  夜深了,行人原本就很少,此刻,除了轻轻摇曳着的高高大大的紫荆树,除了盛开着的娇娇嫩嫩的三角梅,除了海浪掀起的阵阵涛声,龙舟池畔惟有我和我的夫人。

  难道,龙舟池把它整个地都交付给了我们?

  还是我们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这黛色龙舟池? (沈逢桥)

  ▲龙舟池畔的集美中学。(王文津/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