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2013-05-30 10:06 阅读人数:

     集美区建立区镇村三级环卫创“五无村居”纪实

  国庆中秋时节,走进集美区灌口镇上塘村,整洁宽敞的商业街热闹非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畅通无阻,街道两边绿树成荫,摆放着整齐的果皮箱,随时有环卫工人清扫路面上的垃圾土头……让人以为走进了某个城镇里的商业街。“上塘村的环境一直都是这么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上塘村委会。“过去这里的路都是烂泥路,一到下雨天,泥泞的土路会把人的鞋子和车轮子都粘住,根本走不了,而且到处都是碉堡式旱厕、散养的旧猪舍,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几年前的农村,这样景象的确随处可见,但现在,水泥路、路灯、公厕、垃圾箱所有设施配备都与城区“齐头并进”,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骄傲地说,今天新农村风貌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试点村的启示

  2006年,黄庄、上头亭、新村3个村被确定为全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市、区财政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61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道路硬化、场地绿化和排污排水、路灯照明等环境整治建设,以及完善篮球场、门球场、体育文化等设施。村集体和村民也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参加村内道路、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试点村累计投入1240多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2万米,房前屋后硬化3.4万平方米,公共场所硬化2.85万平米,修浚排水排污沟9130米,安装路灯288盏,设置垃圾收集点36个,购置垃圾车22辆,修缮文化活动室3个,建篮球场、门球场各5个,购置健身器材43套,村庄整体绿化率90%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07年,集美区又确定三社、田头、上塘、深青村等4个农村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再建了一批公共道路、排水排污和文化体育、绿化美化等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在此基础上,上塘村又对全村农户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专人负责制,保洁员每天及时清理卫生垃圾并运至中转站进行分类处理。村民们说:“以前都是把垃圾乱扔,每家门口都有垃圾,现在有了垃圾桶和垃圾池,每家每户的垃圾都会习惯倒在里面,整个环境就干净”。结合文明创建工作,以“突出山村风格,建设田园风光的新农村”的主线,上塘村委会开展各项整治活动,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道路、改水渠、改公厕,形成了“公路成网、水渠衬砌、文化长廊、人畜分离、鱼跃池塘”的新农村景象。2007年,上塘村被评为“厦门市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先进村”。

新农村建设从环卫基础设施入手

  总结才能提高,对比才能前进。多年来,集美区不断总结经验,把农村环境卫生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建立了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从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并鼓励社会各界经济参加,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市场化运作。截止2008年底,全区30多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2500多万元资金,共实现农村道路硬化15.57公里、挡土墙8490立方米;建成名木古树休憩场所12处、文化活动室9个、篮球场8个;安装路灯600多盏;建设排污排水管道20.53公里、清洁楼10座、临时垃圾装运压缩转运站6座、垃圾收集点50个;增设村(居)民垃圾卫生容器1500个。

  随之,集美区环卫保洁人员也从371人发展到目前1600余人,足足增加了5倍,遍布全区所有社区和农村;清洁楼由11座增加至34座,并有3座在建,每座清洁楼服务半径为城区500米,城乡结合部和农村1000-1500米,基本保证了目前城区环卫需要;垃圾运输车辆由28部增加至53部,其中有多部是压缩式垃圾运输车,日清运垃圾量可达1000多吨,基本满足了全区社区、农村垃圾日产日清要求;机械化道路清扫车从无到有,现在已有68部,每天穿梭于各主干道。启动村容与卫生考评体系,对灌口镇及上塘、上头亭、新村等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试点村和溪西、顶许、坑内村等市级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重点村,以及双岭、李林、东辉村及铁山社区等新农村建设重点启动村共20个重点村,定期组织考核和评比,实现农村城市的村容环境一体化管理。

创“五无村居”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这是特邀市容考评员、区文明督导员曾金榜老同志的一句“名言”,多年来,集美区通过文明城市(区)创建活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群众的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早在2005年创建首届全国文明城市时,集美区立足于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情况,在侨英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块为主的环卫工作体制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以区、镇(街)、村(居)三级管理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广泛参加的城乡环卫工作新的管理体制。还在各镇(街)都成立环卫站,聘请专业保洁人员,将城乡结合部全部列入保洁;同时加强督促各行政村和村改居社区组建保洁队伍,基本实现村村都有保洁队伍。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在全区开展创建“五无村居”活动,创“五无村居”就是力争在农村做到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禽畜乱放现象,推动了城乡文明程度整体提升使昔日封闭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集美报 郭妮妮)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