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解放集美打开了厦门解放的前进大门

时间:2009-09-21 15:00 阅读人数:

  当年为保护集美学校周恩来曾下令“宁可多流血也要避免使用火炮”,如今,集美学村成了国家级文化遗产

  9月23日是集美解放6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集美区举行纪念集美解放60周年系列活动缅怀先烈。

  1949年9月21日2时,人民解放军85师253团沿福厦路向集美半岛进击,14时许,二营、三营按预定作战计划攻占了集美半岛外围的潘涂、美人山、天马山和英棣头。22日上午253团接到师部转来周恩来副主席的紧急指示:"集美学校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我军在解放集美时,要尽力妥善保护,要严防破坏。宁可多流血,也要避免使用火炮。"团党委立即阵前开会讨论,一致决定将周副主席的指示传达到部队,并坚决贯彻执引,保护好集美学校。集美解放的当天傍晚,253团政治处主任张茂勋向集美学校负责人陈村牧先生传达了周副主席的指示。为预防敌机轰炸和炮击,253团指战员帮助学校转移重要设备和教学仪器,学校员工60余人,帮助留校守护人员挖防空洞防炮洞。第二天,厦门岛上的国民党军果真向集美学校进行炮击,因为事先有预防,没有受到大损失。学校负责人陈村牧先生后来激情地向军报记者说“幸亏解放军来得早,使学校得以保全,不然这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就会被毁了。”集美战斗中,中共同安县委和集美镇地下党组织为配合解放军解放集美做了许多工作,组织学村自卫队,防止敌人破坏,为我军提供敌方军事情报,组织发电厂职工在紧急关头切断连接阵地铁丝网的电径,确保解放军的安全,帮助解放军的部分供应等。在解放集美战斗中,253团付出200余人代价,其中81人长眠于集美。———这是刊登于8月17日《集美报》的原253团老战士吉士荣所描述的集美解放的战斗过程,这篇文字带我们重温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打开了解放厦门的前进大门。

  几十年来,集美人民时刻铭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弘扬嘉庚精神,建设新侨乡,使昔日的集美学村成为全国自然与文化遗产,集美学校成为拥有8所高校的厦门文教区。几十年来,集美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开展拥军爱国活动,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区。集美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奖励驻军立功受奖、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教育、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军转与退役士兵优抚等四大政策,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仅近四年来累计投入军建工程和发放各类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慰问金就达2500余万元。在各项优抚政策的激励下,侨乡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实现连续30年无退兵。侨乡集美还充分发挥文教区的综合优势,把双拥工作与四项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全区广泛组织开展双拥“六进基层”活动、军地结对共建活动和军民“两走进”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依托,企事业为载体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拥军新格局。

  为了纪念集美解放,缅怀牺牲的英雄先烈,集美人民在鳌园修建了一座雄伟高耸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鎏金的毛主席亲笔提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手撰写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高28.6米,通体以花岗岩建成,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四周绕以青石雕栏。1977年集美区人民政府又将被分葬于后溪镇英埭头、东安、叶厝等地的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253团的81名指战员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在集美后溪镇兑山村红树林,修建兑山烈士陵园,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将军亲自为兑山烈士陵园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2001年兑山烈士陵园被集美区政府列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祭扫烈士陵园。

  9月23日,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民政局、双拥办和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集美解放60周年座谈会,邀请解放集美老战士、革命“五老”、集美校委会、将军山红一连、厦门警备区船运大队代表介绍解放集美的过程,同时将组织老战士祭扫兑山烈士陵园,向英勇牺牲的战友鲜花祭奠。结合建国60周年和集美解放60周年,集美区还举办了征文比赛,已收到来稿300多篇。(集美报 郭妮妮)

  ▲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屹立在集美鳌园,成为侨乡人民心中的丰碑。图为1994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集美解放纪念碑前。(王文津/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