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应对危机保增长

时间:2010-01-05 15:52 阅读人数:

  2009年集美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增长1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49亿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8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分别增长9%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集美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攻坚克难,主动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增长1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49亿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8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分别增长9%。

  明晰提升发展思路

  2009年一开始,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区委、区政府强调顺应形势,主动融入,从更宽视野更高起点谋划提升发展思路。在学习领会、深入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加速集美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集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积极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意见》三份文件,进一步形成了“坚持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打造三大品牌,强化四个注重”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继承和完善了已有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统一行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区委常委会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应对危机保增长、抢抓机遇促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三保”政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奋力拼搏在集美、攻坚克难见实效”实践活动,创新落实举措,有效解决了一批关乎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农民增收的具体问题。坚持立足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一年来,先后组织了15次集中学习,常委班子的理论功底、决策水平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各项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建立了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咨询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有了新提高。此外,常委会切实贯彻国务院《意见》和省、市精神,组团赴台开展了与中国国民党台中市第二党部之间的基层党际交流,积极拓展对台工作新领域。

  应对危机保增长

  一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把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保增长基础在于保企业、核心在于促转型、根本在于抓项目的指导思想,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

  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金融服务、领导力量等各个方面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加大扶持重点企业稳步发展的措施》等,区财政安排46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企业;积极协调银企合作、项目对接,扩大区担保公司规模至近1亿元,帮助企业落实贷款50亿元。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加快推进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和后溪组团、深青组团建设,大力实施“五大百亿产业集群”计划,千方百计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举措使我区工业企业运行实现了由低速开局、止跌回升到趋于平稳,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5亿元。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继续在资金、优惠政策上予以倾斜,制定《新星级饭店扶持奖励政策》和《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意见》,设立1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项目招商,滚动形成124个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圣果院商业中心、华大西商业街、杏西广场和侨英商业广场,引进人人乐商场,促成喜盈门家居项目签约。充分利用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举办服务业发展论坛、集美楼盘展、名优产品展销会和房地产、旅游推介会,组织策划“美食节”、“购物狂欢节”等促销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区消费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46.5亿元,增长16.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17.2%。

  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撑,强化各级各部门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实行区四套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坚持每月一次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全年完成征地5614亩,拆迁73.89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年初确定的7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52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64亿元。

  推进城市建设步伐

  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推进城市化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省市委《实施意见》的实际行动,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措施,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规划引领,规划先行,按照厦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确立了“一心四片”蝶型城市发展新格局。突出做好杏林湾片区、厦门新站片区、环东海域片区、前场铁路物流园区等重大规划衔接,积极配合市里加快西亭核心区规划方案国际招标工作,力求新城区规划体现“四高”标准。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加快推进海翔大道、集美北路、金龙中路、杏林三南路、杏林北外环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区内各片区的交通连接进一步加强;全力配合沈海高速公路拓建工程和福厦、厦深、龙厦三条铁路及厦门新站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完善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启动杏东路、杏滨路等重点城区绿化美化景观工程,新增人行道面积7.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75.3万平方米,建成月美池公园和一批人行天桥、夜景、路灯、卫生清洁楼。

  二是积极推进重大片区建设。杏林湾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建成滨水小区,杏林湾营运中心项目加快推进,西亭核心区用地实现交地,启动安置房建设。厦门新站片区完成主站房建设,福厦铁路实现试运行,圣果院商业中心开工建设,邮件处理中心奠基开工,永新新城开始入住,碧溪花园和西客明珠顺利推进,新站安置房项目启动建设。集北片区完成纵一路、横二路等基础设施选址、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杏北片区基本建成锦园居住区,成功推出杏南片区红虾池地块,同集路东侧旧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开工房地产项目22个,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9.7亿元。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投入800多万用于39个村庄(社区)的生活垃圾转运、道路清扫保洁、公共厕所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双岭、仑上等重点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累计建成22个农村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年收益4139万元。

  发展民生社会事业

  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薄弱环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对吸收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给予奖励。先后免费举办44场次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95个,达成就业意向3942人。积极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9人,“4050人员”再就业47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955人,全面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二是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实施社会救助“绿洲计划”,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修订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降低参保门槛,充分调动参保积极性,并组织开展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商业银行贷款保障试点,全区上万人参保,9800余人领取每月最高751.4元的养老金。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区111600人参加了全民医保,参保率超过98%。

  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投入,实施了39个教育建设项目,新增185个教学班,有效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要。积极推进名师名校培养工程,挂牌成立厦门理工附属中学和附属中专,今年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达91.05%,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厦门十中、乐安中学和灌口中学荣获“全市2009年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区教师进修学校、集美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示范校(园)评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年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达1852万元,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大楼,实现市第一医院托管灌口医院,新成立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公交事业,公交线路增至35条、公交车辆增至340台,新、改建公交候车亭80座。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活动,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新城区建设使集美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王文津/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