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以手写心,用文字传递乡情

时间:2009-08-30 10:01 阅读人数:

  ——访集美业余女作家冯岚

  今年6月,一本叫《故乡在心》的散文集在香港出版了,作者是侨乡集美的一位业余女作家叫冯岚。1956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的冯岚,1975年在横山县越石畔中学任教,先后在延安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工作,1985年调陕西省教育厅工作,1996年随军来到厦门市集美区人大工作至今。

  她的文章有惆怅,有无奈,有对生命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但更多是有看透,有放下,有追求,二者不断的纠缠,最后得到很好出口。她的文字仿佛笼罩着一股清新朴素、直白率真的气息,似乎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正如她所说,她写的东西,比较“私人化”、“个性化”。也是这种“私人化”成就了她的独特风格。昨天,本报记者专访这位个性化的女作家。

  记者:你的新书叫《故乡在心》,你生于塞北古城榆林,在延安工作过,曾扎根于历史文化古都西安,现落脚集美13年,可以说你在很多地方安家过,你如何理解“故乡”?集美同这些地方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

  冯岚:我所说的故乡,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北到南,大概每十年换一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很精彩,都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记忆,所以我认为,路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人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人原本就是最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关键是我们要了解当地风俗、融入当地社会,以新鲜、好奇、宽厚、热情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故乡在哪里并不重要,落叶也未必要归根,故乡在心,根就在我所拥有过的每一个地方。当然我在北方生活了40年,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北方人的特点。但是,集美学村子更赋予我文化灵感,使我能干一点我想干的事情,这也是我无法忘怀的。

  记者:你认为你文章最大的特点在哪里?

  冯岚:以手写心,没有任何压力,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作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自我劝慰,这种劝慰有时很成功,会使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轻松。用淡淡的笔墨记住属于我的历史,让我的个人历史留下淡淡的笔墨,仅此而已。虽然有时候看问题不是很全面深刻,厚度力度也不够,缺乏文采。我写的文章比较直白,没有给人更多的思考回味余地,这是本书的遗憾,也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但有些人认为这正是我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我不敢苟同。

  记者:能感受得到你真的很喜欢文学,你如何与文学结缘,走上创作的道路?

  冯岚:文学写作几乎是我全部的业余爱好,我学习的专业也是中文。因为喜欢,就会全心身的投入。我的中学时代文化生活很贫乏,学校开展讲革命故事活动,我就自己写自己讲,很受欢迎。学校专门为我提供了很好的看书学习条件。校长很开明,让我一个人去学校图书馆看书,在那里什么书都可以看,在那个特殊时期,好多名人名著都被封存了,能有这样的机会是非常幸运的。我常常一进去就昏天黑地的看,有时候管理员还会偷偷让我带出来几本“毒草”,大量的阅读为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写日记,从中学开始,一直坚持到40多岁,因身体不适才被迫中止。我不喜欢热逛街串门,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写点东西,有时候晚上休息,突然想到什么就马上就爬起来写,写完了才继续睡觉。我认为哪怕是很琐碎的事,都应该记录下来。当时觉得没什么,等将来再回过头来看,可能就是给你很大的启发的一个细节。

  记者:《故乡在心》大家看后,都有较高的评价,继《故乡在心》之后,你打算写些什么主题的文章?

  冯岚:主要看我的身体情况。如果身体还行,我想写点关于现代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遗失了什么?”这样的命题。

  我认为现在父母培养小孩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更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以考试分数的高低看孩子的优劣,往往忽略的孩子精神成长和道德养成的需求。与我们的父辈相比,在生活中丢失了很多传统的美。这些是当前文化潮流和生活状态造成的,可往往是关系到一代人,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身心健康的大事。还想写点回忆性的东西。

  文学与我永远是个不醒梦,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水平,很难写出令读者喜欢满意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也缺乏足够的信心,只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过程而努力吧。(集美报 林小芬)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