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老榕树的记忆

时间:2009-07-05 10:01 阅读人数:

  我静静地坐在为那棵大榕树而修起的圆圆的花台下,夏日的阳光匀称地撒在榕树茁壮的枝叶上,透过墨绿树冠,在地上闪烁着星星点点金光。

  这棵原本是三十多年前,我们一群小青年们为建设花园式工厂,从荒山野岭挖掘而来的,经过盆栽老师傅的精雕细琢的榕树盆栽。而后,小榕树日益见长,撑破束缚它成长的雕龙大缸,纷纷扬扬舒展着的枝丫,欣欣向荣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岛外,曾被称为厦门西伯利亚的杏林。在那里招工返城,在那里娶妻生崽,在那里分得一小套住房,在那里从青年走进中年,而今,离退休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尽管与岛内有天壤之别,但生活基本无忧,一家三口人住着两房一厅的小居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先前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日子好多了。然而,政府宏观调控,小型的企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昔日的工厂已停产多年,曾经风风火火的厂房、车间几近荒疏。

  2003年的一天,忽然有几个背着测量仪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地在工厂附近出现。这里要建高楼了,还是厦门市的重点项目。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在工厂的空地上,精美的杏北新城的设计沙盘让人们大饱眼福,内聚生活景观带,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小学、中学、幼儿园,写字楼商场应有尽有,人们在一片赞叹声中憧憬着这个高品质绿色生态节能型住宅区能够尽早地开工。

  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昔日低矮的厂房夷为平地,高低不平的小山包几乎在一夜之间搬走了,高耸入云的烟囱不见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我静静地坐在的榕树下,望着还在“长大”的高楼,在大楼的衬映下榕树已显得渺小,昔日的记忆慢慢地脑海中一点一滴挤压出来:当年,招工进厂,有门路者纷纷逃离杏林,“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人们根深蒂固的概念里,厦门以火车站为界,过了这地标,统称为郊区。海堤的北面操不同腔调的同安、集美人时常被取笑为“内地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构建大厦门的蓝图已取代了先前的小岛意识,不论是禾山人、海沧人、灌口人、集美人、同安人、翔安人都不再因进岛而没有正宗的厦门口音而被人冷落。厦门变大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彩虹飞架的大桥,厦门人以博大的胸怀迎来了五湖四海的佳宾与人才,榕树见证了这段历史。当年,若不撑破束缚它发展的那个雕龙大缸,而今能长成华盖成荫,绿意盎然的参天大树么?

  从报刊媒介上知道关于太多的厦门新闻与成就,这个年龄段的人眼见为实,毕竟年青时对空洞的政治说教、高喊名无其实口号的事早已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现在啊,为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努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实现“居者有其屋”,厦门市政府出台了面向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宅的步伐也以磅礴的气势全面地铺开,眼前的杏北新城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集美大桥、杏林公铁大桥、翔安海底遂道的建设,也逐步地缩小了岛内岛外的距离。BRT的建成方便了岛外的居民的出行,还有那个园博苑,更使原居住于集美杏林的人们脸上流出的是自豪的喜悦。

  榕树下,一幢幢高楼在火红的夕阳下熠熠生辉,开始萌出新绿的植物舒展着枝叶,锦鹤居委会的牌匾挂了起来,那幢充满童话色彩的幼儿园里,钢琴声伴着稚嫩的歌声在小区里回旋,戴安全帽的工人还在忙碌着……

  报上载: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是目前全市在建的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集美区集灌路北侧,总用地面积52.4公顷,总建筑面积104.8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部分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安得广厦千万间,让厦门百姓开新颜”。想起几年前从报上看到的这么一句话,于是,坐在榕树下的我由衷地笑了。(黄集群 作者为杏滨街道锦鹤社区居民)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