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集美区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主渠道作用

时间:2009-07-01 08:52 阅读人数:

  做到规划一个,建成一个,造福一方,全区宣传文化阵地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场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几年来,侨乡集美以创建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区为契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主渠道作用,做到规划一个,建成一个,造福一方,全区宣传文化阵地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场所。

  劲歌热舞串起火热生活

  入夜的集美北区广场热闹非凡,闪烁的霓红灯下,流行歌曲、秧歌、交际舞、街舞等逐一上演,舞池中舞者翩翩起舞,围观者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舞者大多是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每晚参与者都有上千人。这个市民激情广场的管理者是10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蔡曜山是北区一家模具厂的设计人员,他说,“自己参与,方便自己,方便他人,大家都快乐!”

  北区文化广场是集美区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先行试点。这里地处集美台商投资区,企业多、商家多、外来员工密集,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侨英街道在北区文化广场探索创新出了“活动内容自我编排、文艺节目自我主持、音响设备自我管理、活动秩序自我维护、活动经费自我筹措”的独具特色的活动机制,坚持每周一、三、五放电影,二、四、六举办舞会,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群众自发参与、财政减少投入、社会一齐支持的良好局面,这里也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员工展现风采的舞台和展现企业文化的平台。

  北区文化广场的模式获得成功之后,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体局牵头,联合区直各有关部门,在全区六个镇街均建立了广场文化示范点,力求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集美营造出党委领导、政府扶持、群众自愿参与的健康浓厚的文化氛围。目前,敬贤公园、嘉庚公园、老年活动中心、杏滨文化广场、杏林文化广场、灌口镇凤泉广场,都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亮点。

  又到华灯初放,集美敬贤公园,一群老年人在这里翩翩起舞,歌声伴着舞步把人们带进了又一个欢乐的夜晚。在敬贤公园歌友会的组织下,每晚都有数百名中老年人自发来到这里唱歌、跳舞。嘉庚纪念馆文化广场同样是夜夜“歌舞升平”。大社退休人员陈良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他介绍说,只要不刮风下雨,每晚来此跳舞的不下300人,有本地居民,也有大学生和外来员工,远的还有从海沧、后溪及岛内高崎赶过来的。陈良金指着自己的肚子对记者说,从去年8月开始跳舞至今,自己的皮带已收紧了6格,高血压也已2个月不用吃药了。他还说,多一个文化广场就少一个赌场,嘉庚广场靠近大社发挥的作用更大,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许多居民从牌桌上拉了出来。

  年近60的徐女士曾是一名子宫癌患者,2005年手术后,心情十分沮丧,听说附近老年人自发组织了夕阳美歌咏队,她便加入其中。如今面色红润的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心情好了,在歌咏队大家庭中生活充实了,不想成为歌唱家或者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歌唱生活,享受生活啊!”“歌唱健康,歌唱快乐,歌唱团结,歌唱和谐”是歌咏队的口号。除了学习唱歌,很多老人在这里学会了舞蹈,他们也成了文化广场的主力军。

  文化阵地带来致富信息

  城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红红火火,文化科技下乡也给集美农民带来了致富信息和生活巨变。

  灌口镇村民陈水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中央七套节目中看到养羊致富的信息,他心动了。他先后到村、镇图书室查找养羊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又跑到区农业局向科技人员请教,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他当上了养羊专业户。几年下来,他不但自己养,还组织了养羊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家失地失渔农民共同养羊致富,最近他又为合作社统一注册了“仙灵旗”商标。后溪镇村民张勤生2007年创办了厦门琴鹭鲜花专业合作社,其实之前他已种花10多年主销本地市场,他是在一次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中了解到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后组建的。之后他又在镇文化中心学习和操作电脑上网,利用网络他的鲜花销到了上海、天津、东北、西南等地,还出口日本、韩国。如今已有40多位村民加入合作社,花农每亩地年收入近2万元,去年合作社总销售额达到850万元。这2家专业生产合作社项目今年还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其中仙灵旗羊业专业合作社获补助30万元,琴鹭鲜花专业合作社补助20万元。

  灌口镇文化中心位于黄庄社区风景湖畔,这里是房地产开发的风水宝地,灌口镇却在市、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座厦门市规模最大的镇级文化中心。随着厦门图书馆杏林街道分馆、灌口镇分馆、集美图书馆侨英街道分馆的设立,实现公共图书“通借通还”,通过“分馆制”这一载体,既解决了农村买不起书而买了又没人看的问题,同时又让大量的外来员工和广大农民享受到来自城市的资源优势,满足了村民和驻军及农村中小学生读书的愿望。近两年,后溪、灌口两个镇已在上塘村、东辉村、李林村、新村村等建立9个农家书屋,今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将设立农家书屋;区镇今年还将分别投资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方便群众查找所需信息资料。篮球活动在集美农村较为盛行,集美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在节假日开展农村篮球联赛,活跃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采取“上级争取一点,区镇补助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的办法不断地新建、修建农村篮球场,实现村村都有篮球场。就这样,集美村村建起了文化室、门球场、篮球场。全区还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其中农村入户率为93.8%;全区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超过600场,观众十几万人次。

  几年来,集美区各街镇以文化中心为依托,以村文化活动室、老体协为基础,有组织地引导农民自发地组建腰鼓队、韵律操、健美操队、门球队、篮球队、舞龙舞狮队,城乡文体活动蓬蓬勃勃开展。

  抓创作出作品

  近几年来,集美区宣传文化部门抓创作出作品,成绩斐然。在戏剧创作方面,编辑出版了大陆第一本闽南曲艺戏剧专著《陈清平闽南曲艺戏剧选》,戏剧《县官审皇帝》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比赛优秀奖,这是我市近十年来在“群星奖”戏剧比赛中首次获此殊荣;在新闻宣传方面,集美报社结合10周年庆典,在香港编辑出版了《走过十年》(上下册)、《见证集美》等书。在文艺创作方面,前场社区曲艺队表演的荷叶说唱《陈毅拜见陈嘉庚》在2006年厦门市第三届群众艺术节中获得曲艺类金奖,还获省第三届曲艺节演出银奖。区文化馆的秧歌舞蹈队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8全国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大赛”中荣获自选套路一等奖、规定套路一等奖和最佳服饰奖、最佳组织奖四个大奖,是迄今为止厦门市参加秧歌类全国大赛的最好成绩。从2006年起,我区成功连续举办四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并升格为国家级体育赛事,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成功承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厦门(集美)分站赛,推动集美汽车运动的开展。(集美报 王德胜)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