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圆梦杏林湾

时间:2009-06-22 09:38 阅读人数:

  访原杏林区经贸委主任杜国平

  在集美区纪念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二十周年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原杏林区经贸委主任杜国平。今年64岁的杜国平老人已退休在家,但提起往夕的岁月,他的眼中焕发出神采。

  先有台企后有台商投资区

  杏林作为厦门老工业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利用这块热土开发台商投资区,条件得天独厚。1989年1月,时任引资办主任的杜国平到香港招商引资,但当时来得主要是一些港商,由于杏林区离香港远,路程跟时间拼不过深圳,只能开展三来一补产业,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这时,恰逢台湾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一些台商由于国内经济成本上升,到大陆寻找投资机会。开了头之后,台商纷至沓来。4月,来杏林区投资的台企已达18家,占当时全省台企的一半。

  1989年5月20日,杏林台商投资区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可当初,市里申报的是湖里区而不是杏林区。在向国务院领导申报时,他们一看,湖里区没有什么台商投资企业,而当时的杏林区却有18家台商投资企业。于是,就把台商投资区的名额给了杏林区。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个月荒山变平地

  1989年8月26日,台湾正新橡胶公司的老总带人来到杏林考察。相中了西滨村的一块山坡地。这块地位于杏西路,面积为2.79平方公里。正新老总陈秀雄与杏林区干部约定,四个月后,土地能平整出来,就来杏林投资建厂。土地平整不出来,对不起,走人,我到上海去投资建厂。陈秀雄想以此管中窥豹,从这点来考验杏林区干部的工作效率。2.79平方公里的山地,很大一座山,四个月时间,能否平整出来?负责当时招商引资工作的杜国平向台商拍了胸脯,我是当兵的,我们当兵的说话算话。真的吗?台商对此却打了一个问号。本来说好12月26日来验收, 结果23日台商就来了。正新橡胶的老总一帮人一下飞机就悄悄来到工地,看到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一边是部队,一边是施工单位,两边同时施工,两个山头已经消失,土地平整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被这种工作热情所征服, 正新立即与杏林区签约。

  就认“杜国平”三个字

  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之初,没有审批权,审批要到市里,台商对此很有意见。为了简化手续,杏林区到市里请示,“他们不批你们批”。于是,杏林区就有了审批权。但当时谁对这个也不懂,谁都没弄过。于是,杏林区领导指示,让那个当兵的来干。杜国平作为复员军人,临危受命,成了引资办主任兼经贸委主任,负责建设和招商引资。在市里,经贸委的负责人说,对杏林的项目可以放心。凡是有杜国平的签字,市里就给办手续。因为只要杜国平经手的项目,所有的项目投资额、厂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全部打好,而且配上详细的地图。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资料齐全。大家打趣地说,杜国平三字成了免检标志。(集美报 官文捷)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