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马銮湾畔的“同一首歌”

时间:2006-11-06 11:01 阅读人数:



  ——记马銮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10月30日,九九重阳之夜。杏滨街道马銮湾畔的碑头村,60多岁的阿嬷略施粉黛。在柔和的音乐中人们跳起花娟舞、扇舞和海派秧歌;高跟鞋、紧身衣,一对姐妹花或挥舞手臂或扭动腰肢,在快节奏带动下舞出激昂的桑巴舞、俏皮的恰恰;快板、芗剧、闽南小调,一出出精彩纷呈的节目带领着群众《走进新时代》。马銮社区碑头村娱乐中心不到400平米的广场上挤满近千名群众,人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这是咱村的“同一首歌”。

  阿嬷也是“超级明星”

  20个节目,她们的节目占了八成,她们就是来自马銮村阿嬷腰鼓舞队的阿嬷们。1998年,马銮村一群五六十岁、整日抱孙子、理家务的老阿嬷走出家门、背起腰鼓、扭起秧歌,自发组成文化小分队。她们中有退休工人、退休妇女干部、退休教师,更多的是昔日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近10年里,阿嬷腰鼓舞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30人,节目也从最初的唱革命歌曲、打腰鼓增加到45个之多,从最初的自娱自乐成为村镇文明宣传、计生宣传、拥军宣传的突击队。

  今年74岁的陈玉琴,年轻时胃部做过大手术。可现在眼不瞎耳不聋身体还挺硬朗。一位中年妇女说自己是阿嬷们的戏迷。她说,阿嬷队里她最喜欢王美华,就是那个跳花娟舞时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原来王美华曾是芗剧演员,当过宣传骨干,无论眼神、扮相都很到位。其实阿嬷们还有不少戏迷,碑头村几位阿公悄悄告诉记者,由于演出不固定,好热闹的老人常常跑到邻村为阿嬷们捧场。据介绍,阿嬷腰鼓舞队常常在春节、元宵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在马銮社区的5个自然村里巡回演出,而每场演出总有不少追星族跟着,严然成了马銮社区里的“超级明星”。

  渔民也会唱山歌

  当天晚会上,一对快60岁的阿公阿嬷为大家献上一首《刘三姐》电影中的山歌对唱。但见老顽童王礼国一手拿着麦克风,一手做些搞怪动作,令得台下观众纷纷捧腹。王礼国是马銮村的村民,长年下海捞些小鱼、小虾,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熟悉他的村民说,他最喜欢唱歌,哪儿有晚会哪儿就有他的身影。王礼国则说,唱歌让他很快乐!

  在马銮社区,还有不少像象王礼国一样喜欢用文艺丰富生活的村民,那对令观众都high起来的姐妹花就是其中之一。姐妹花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芗剧演员,因为喜欢舞蹈而走到了一起。一位马銮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里有很多多才多艺的人,现在已经形成老、中、青文化梯队。近几年,随着各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推进,培养起一大批喜欢文艺的观众。

  文化交流促进了社区和谐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国治在观看了当天的晚会后深有感触。他说,一个村能搞这么一台象模象样的晚会,真是很难得。演出节目多,观众反映热烈。这都充分说明,当地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到了新阶段。

  在碑头村,失地村民大多以私房出租为生。村内本地人口约近千人,外来务工者有2万多人,本外地人口比重达到了1:20。外来务工者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本外地人之间、外来人员之间在这小小的碑头村里密集地生活着,有碰撞、有交流。如何才能让大家融洽地相处呢?碑头村小组长陈建成告诉记者,他们以文化为纽带,以休闲娱乐生活为依托,搭建起了一座本外地人融洽相处的桥梁。(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