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后垵乡村文化节的“集聚效应”

时间:2006-11-01 10:46 阅读人数:

  10月23日,后溪镇后安村第四届乡村文化节在期待中热闹登场。从2000年的村民自办至今,后安村乡村文化节已办了四届。以乡村文化节为载体,后安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悄然发生改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村民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后安村成为集美区远近闻名的中心村和示范村。

  王水世是这个村的老人,每届文化节,王水世都带着家人来看热闹,他说,这些土得掉渣的乡村节目也许不入城里人的眼,但对乡亲们来说却很吸引人。他告诉记者,文化节给村里的生活带来新气象。以前村民们晚上9点熄灯,早上6点起床。闲时打牌兼搓麻,偶然喝点小酒惹些麻烦。现在村里建起篮球场、门球场、榕树公园、儿童乐园、健身场,文体设施不比城里的社区差。人们跳舞的跳舞,打球的打球,聚在一起讲的也是如何发展生产的正经事。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得邻里之间更加和睦,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村容整治、修缮道路等等都是一呼百应。就算有些小纠纷,只要经人调解一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王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在傍晚时分走上5分钟的路程看年轻人打球。“城里人有的我们也能有。”指着一户人家门前的绿化带,老王骄傲地告诉记者,那些花草都是村民自己种植自己养护的,生活垃圾也有专门的人来收拾。看上去多整洁多舒心!

  乡村文化节就像一个平台,既凝聚民心也推动建设;既提升村民对生活的品位追求,也为后安村两委开展工作奠定基石。忙里忙外的村主任王新阳告诉记者,这是后安乡村文化节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2000年后安村两委应百姓之需自筹自办起首届乡村文化节,搭建起施展舞艺、交流赛技的平台,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自编自演“秀”出自信。此后,村两委发现村民们对生活有了更高要求,公厕要漂亮的,房前屋后得有绿地,泥土村路得换成水泥大道,村里不仅要有花坛还得有公园……正是村民对生活的共同追求,一穷二白的后安村运用“少花钱,办大事”的路子,在村容村貌整治、文化阵地建设、移风易俗等方面干出了其他村想干却干不了的事,成为省文明新村建设精品工程、市宣传思想工作示范村。以文化活动为突破口,以创建凝聚民心,后安村两委班子显示出特别强的战斗力。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包括村民小组长在内的原后安村两委成员无一人落选,全部被留任。这在其他村不敢想象,在厦门市也是屈指可数的。

  身着红装的女子腰鼓队敲响了开幕式的第一鼓,飞鹏企业、信用社、国地税、溪西村寺10多支篮球队受邀在这里参加篮球邀请赛,争夺“灌篮高手”席位,全区32支老人门球队也在这里参加门球赛……记者看到了今年文化节的变化,那就是参与覆盖面更广了,主角不再限于后安村村民,活动项目安排也不再局限于后安村一处,而是被外延到了后溪镇各个村。乡村文化节正由后安村自办提升到后溪镇主办的层面,后安村的文化建设显现出了“集聚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比如,征地拆迁。一个星期内完成对7栋民房的征地拆迁,后安村在福厦铁路征地拆迁中创下了的全市最快交地纪录。同样面临征地拆迁难题,为什么后安村民的思想工作好做,进度快?后溪镇镇长吴金平认为,先进的文化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后安村持续多年的文化建设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了社会效应。吴金平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在后安村的带动下,后溪镇各村文化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纷纷建起腰鼓队、篮球队、门球队。正所谓乘热打铁,为进一步加强村民与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感情交流,后溪镇从今年起将后安乡村文化节的由自办模式提升为镇办,并打算在未来几年里将乡村文化节办到后安以外的村,既发挥后安村文化建设的“集聚效应”,也让文化建设促民心凝聚的社会效应在各村中体现,从而全面推动各村各项建设的开展。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