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杜镭:集美残联的“铁拐李”

时间:2006-07-02 08:42 阅读人数:

  一大早,台资企业路达公司的门卫老远看见一个驻着铁拐、皮肤黝黑发亮的中年人,立即打开大门,恭恭敬敬迎接他的到来。这位中年人就是集美区残联副主席杜镭。几年来在集美区的台外资企业,不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天天可以看见他一瘸一拐的身影。由于腿瘸曾备尝求职艰辛的他,对遭遇和他同样命运的残疾人寄予深厚同情并用自己的铁拐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今年6月1日起,厦门市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本单位职工总数0.8%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实施后残疾人这种社会弱势群体的劳动就业形势更好了,杜镭也跑得更勤了。集美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共1900人,其中已经安置的有1700人,占总数的89%。还有几百名残疾人的就业工作等着他拄拐去落实。

  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杜镭最能领会残疾人的心情。去年夏天,他来到双岭村探望重残的21岁村民刘红岩。看到父母离异后被撇下的刘红岩智障兼肢残,瑟瑟缩缩蹲在高不过1.8米的老式石板房阴冷的墙角,腰也伸不直。房里黑洞洞潮呼呼地,没装电灯,是个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与刘红岩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已经80多岁了,生活自理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照顾刘红岩了。看到这种情景,杜镭落泪了,他当场决定为刘红岩安装电灯。说干就干,赤日炎炎的夏天,他拄着拐到几里外的小卖部,自掏腰包买来电线、灯泡,请人给装上。灯亮起来了,照得这个黑屋子变了模样,杜镭开心得笑了。杜镭经常资助残疾人,为残疾人奔忙所需的费用,也全部自掏腰包,粗粗一算,十几年来也付好几万元,

  在日常的工作中,杜镭看到很多台外资企业不愿要年纪较大的残疾人,而一部分残疾人则因腿脚不便无法到工厂上班。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困难,2005年,杜镭在灌口镇坑内村建立起残疾人加工点。他觉得台资企业义芳鞋厂加工鞋底很适合残疾人加工,早上送来原料,晚上就可以拿到加工好的鞋底。为了促成此事,他一连多日顶着毒日头跑了好几趟。面对这样百折不挠的汉子,公司经理动容了,“冲你老杜的面子,事情就这样定了”。加工部主任亲自开车把要加工的原料送来,晚上再开车把加工好的鞋底拿走。就这样,坑内村残疾人加工点解决了30多位原来无法就业残疾人的就业难题,使他们每月有了600多元收入。

  杜镭安排残疾人就业还有个“绝窍”。说是“绝窍”,其实是大多数“聪明人”不愿下的“笨功夫”。他不是简单地把残疾人塞给企业完事,隔三差五,他就到已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走访,了解残疾人就业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对表现不好先给予劝告,不听劝告者,给予替换。此举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如今,经他手安排到企业的近千名员工大部分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杜镭说,良好的沟通来自于互相尊重和理解。只有真正为企业着想,才能最终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支持。就这样,在杜镭的大力奔走下,残疾人就业工作获得大部分台外资企业领导的支持。仅台资企业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就安置残疾人35人,今年6月,外资飞鹏企业也安置残疾人35人。2005年,集美全区安置120名残疾人就业,收缴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200多万,被评为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先进单位。(官文捷)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