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厦门:福建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时间:2006-07-01 15:57 阅读人数: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之际 

  厦门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早在1923年,早期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的领导人,就通过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优秀青年在学校广泛传播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和党中央总部发行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学校的一批优秀青年,为了探索真理,倡导新思潮,创办许多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社团,学校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党团中的领导人在学校点燃的革命火种,发挥星火燎原的巨大作用,迅速向闽西、闽西南地区传播,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就成为厦门、闽西和闽西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并为这些地区党团组织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5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共青团区委,根据罗明的建议,先后派人到厦门创建党团组织。1925年6月,在集美学校创建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1926年2月又在厦门大学创建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在1926年夏至1927年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共厦门特别支部,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阀军入闽的有利条件下,先后组织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在厦门、闽西、闽西南、闽南四个地区创建和发展21个党的基层组织,并为闽西、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有力的组织基础。中共广东区委、共青团广东区委在厦门创建党团组织之后,就积极在厦门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8年又组织共产党员郭滴人、卢肇西、朱积垒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领导震憾八闽的“永定暴动”、龙岩的“后田暴动”和平和“长乐暴动”。卢肇西领导永定暴动,以永定金丰大山为根据地,被称为闽西的井冈山;朱积垒领导的平和长乐暴动后,长乐从此就成为闽南地区牢不可破的革命根据地。罗明等一批优秀革命家和张鼎丞、邓子恢一道为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伟大的功勋。1930年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委组织部长谢景德,军委秘书长陶铸为骨干领导厦门“五二五”破狱斗争,是震憾全国,名扬东南亚的革命事件。

  大革命时期,厦门成为闽西闽西南和福建的重要革命发源地之一,闽南早期的革命中心,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厦门大学被誉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的教育基地是名不虚传的。

  1946年春,中共闽浙赣省委闽江工委(闽浙赣省委城工部前身)决定恢复和发展厦门地下工作。厦门城工部于1946年3月到厦门开展工作,于1946年9月成立第一党小组。1947年春,先后在厦门大学本部,厦大新生院成立二个党小组,1947年4月成立中共厦漳泉临时工委;于1948年5月成立中共闽浙干省委厦门市委。市委机关设在厦门鼓浪屿内厝沃路197号二楼。1949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被迫停止组织活动,前后有三年又一个月的时间。省委城工部给厦门城工部党组织的任务是:开展第二条战线的爱国民主运动,工作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工作的重点是厦门大学。要贯彻城市为农村服务的方针,通过学生运动,培养干部输送农村,参加农村的游击战争。我们依靠中共中央关于白区城市工作“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的方针,和上级城工部指示精神,明确我们工作是在敌人的心脏进行反包围的艰巨任务,在一系列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过提高过急过左的口号,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争取中间后进大多数群众,寓政治斗争于生活斗争之中,同时又注意争取一批进步教授专家学者的有力的配合,在组织建设上坚持发展党员,通过群众斗争和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并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特别是厦大城工部采取和厦大闽西南部党组织合作,共同领导厦大的学生运动。厦门党组织先后于1948年5月领导全市性反美运动,1948年12月开展争取平价米的斗争,1949年2月反饥饿反迫害的助学求饥运动等一系列群众性第二条战线的爱国民主运动。因此,厦门大学革命斗争形势,到1948年下半年起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系级工作由原来基础较好的中文系、经济系、历史系向全校文、理、工、商、法五个院17系铺开,进步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几乎所有系、级和学生团体都在地下党领导下,进步力量已经成为厦门大学的主导力量。城工部厦大的党组织,已经由1947年春二个党小组,五、六个党员到1949年4月发展到有二届党的总支部,十个党支部,101个共产党员。

  1948年4月因福建城工部事件,厦门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使工作受到影响,随后党组织随即采取保留党籍的措施,号召党员通过家乡的乡亲校友的可靠关系寻找当地党组织关系,下乡参加游击战争或通过本市其他地下党的组织关系推荐介绍到农村参加游击战争。党组织先后于1948年7、8月间,1949年1、2月间,1949年4月厦门城工部停止活动后的4、5月间,分三次先后动员指导121位共产党员,其中62位党员是城工部各校支部委员和社团的骨干,分批次先后到闽粤赣边区党委所属闽西龙岩、永定地区,粤东大埔、梅县、潮州地区,闽南的乌山地区,闽西南的安、南、永、德;安、南、同;泉州、惠安地区;南安诗山、金陶、码头地区;莆田、仙游地区以及浙南党委所属的温州、丽水、台州等14个地区,在当地党组织安排和领导下,参加福建、广东、浙江三个省边区29个县市的游击战争。厦门城工部许多党员成为闽西南游击区的骨干。如石益、郑坚、力伯昌、陈育英、张克辉、陈炳章和优秀共产党员陈庚申烈士,他们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厦门城工部组织成立三年多的时间,是在国民党统治区游击战争环境,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白色恐怖的地下环境,是在敌人心脏进行反包围斗争中战斗,又较长期远离省委城工部领导机关的,独立作战的秘密环境,尤其是在1948年4月之后,因城工部事件和省委城工部机关中断联系一年多的时间。厦门的党组织是处在党内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腹背受挫,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在敌人心脏进行反包围斗争。我们紧紧依靠毛泽东思想,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取得反破坏,反包围,反迫害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三年多恶劣斗争环境中,我们党组织,没有受到破坏,没有一个反革命,没有一个叛徒。从1946年3月到1949年4月停止组织活动,共三年多的时间,厦门城工部先后吸收党员184个,其中大学生126人,占党员总数62%。成立二届党的总支,20个党的支部,还有革命群众数百人,英勇牺牲的烈士3人。解放后受过党和国家各级组织表彰过的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9人,厅级以上的干部50多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人,海军高级将领二人,科学技术专家三人。如城工部市常党委陈淮,他开创边缘科学———水文考古与地震考古,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生产力,他撰写的《地震考古》、《长江洪水最大年》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还有参加过导弹发动机试验基地、新疆核试验基地的勘察设计,参加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多次立大功,荣获高级工程师的陈寿松;有长期从事国防高科技研究和制作,1954年受国家派往苏联学习地对空导弹,雷达设计和制造,先后任命为八机部航天航空部高级工程师并授予其突出贡献老专家称号和副总设计师的王其扬教授;以及全国政协委员郑晶莹等。事实充分说明厦门城工部党组织,是先进的党组织。(王毅林)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