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他们为什么有钱不还?

时间:2006-05-09 10:11 阅读人数:

  对集美农信社遭遇恶意拖欠农贷1.66亿的思考

  4月14日,集美区法院20多名执行人员来到杏林村一栋六层小楼前执行清欠任务。无论执行人员如何敲门,房主拒不开门。据介绍,洋房的主人杨某早在1996年就向杏林信用社贷款70万元不但分文未还,前年分得征地补偿款200多万元后还建起这幢大楼。

  在杏林,象杨某这样有钱不还的贷户不在少数。某水产养殖场老板周某1995年向杏林信用社贷款49.5万元。10多年过去了,该笔款项一直未还。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他拿到的补偿款近千万元。面对信贷员和执行局法官的上门催收只说一句:“给5万,要不要随便你们。”与80万元的贷款本金相比,另一养殖场经营者同样获得补偿款近千万元,在信贷员上门协商时,他说:“别人还多少我也还多少”。为什么这些信贷户有钱不还,还大言不惭?

  农贷遭遇空前信用危机

  据集美区农信联社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园博园征用区内涉及集美区联社的不良贷款为本金4832万元,利息4595万元合计近亿元。这些农贷都是该社用来支持种、养殖户发展生产的支农资金。据了解,80-90年代,杏林片区的水产养殖业相对发达,不少人在杏林湾一带开挖池塘,养殖鳗鱼、对虾、甲鱼等俏销货。但不久,由于鳗鱼等水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受阻,杏林湾片区的水产养殖项目年年亏损,还贷成了贷户的无力之举。

  10多年过去了,位于杏林湾的园博园征地拆迁项目一启动,集美区农信联社迎来了清欠的有利时机,贷户们也迎来重树信用的最佳时机。征地伊始,集美农信联社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园博园征地和工程建设。一方面投放信贷资金490万元,支持那些拆迁企业易地新建继续生产,提供资金316万元帮助农民购置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65部,为70个园博园征地区农户的家庭转产发放农贷资金近600万元,有效地疏缓了政府的征地压力。另一方面服从大局对40余笔清欠诉讼暂缓起诉和执行,确保每一分征地补偿款都能如实地发放到农民手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沉淀10余年的两呆贷款在清收时却遭遇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信用社通过劝收、盘活、签订分期还款协议等方法仅收回不良贷款总额的18%,即895.8万元。除此之外,余下的82%不良贷款陷入清收窘境。

  赖帐逃债难逃法网

  据了解,征地补偿款发放以来,杏林不少农贷户在征地前采取转包、转卖的方式将原承包的土地滩涂转移到别人的名下,增加司法部门的查证难度,使土地赔偿款发放后的法律强制追索依据难定;在多家银行办理土地补偿款发放过程中,贷户将款项立即以现金形式支取或转移,信用社举证难,使执行中难以找到可供执行的资金和财产,而收效甚微;盲从心理作祟,贷户不分大小互相观望攀比,企图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据统计,至2003年区划调整前,杏林信用社一直是全市农信社系统中的高风险社,其不良贷款高达1.66亿多元。4月14日集美区法院以大军压境之势,给躲逃账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一些人纷纷浮出水面。周某到法庭,表示愿意归还企业、个人贷款近33万元;洋房主人杨某在村主任的陪同下,解释了有钱不还的苦衷,并愿意签订分期还款协议;避而不见的陈某则打来电话希望面对面协商解决……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逃避执行、拒不还钱的“老赖”,法院可对其处拘留15天的处罚。为了重构杏林片区的农贷信用体系,集美区法院表示将开展一场声势浩大、打击赖、逃、废债行为的“攻坚战”,依法给予赖债户、钉子户从快从重的处罚。

  留下的思考

  集美农信社遭遇1.66亿元恶意拖欠的问题,给人们留下一个如何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话题。连日来,除了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给信用社以法律支撑外,集美区农信联社负责人也透露,农信社将按照银监局要求,着手建立相对完备的贷户信用档案,这也是重建农贷信用的关键。俗语有云,欠债不还,再借就难。信用档案将对贷户的贷款信用进行评估分级,拖欠者的污点将被记录在案,信用信息与其他金融机构实现共享,如有必要将对外公布等等,其根本目的是要扭转被动局面,遏制恶意拖欠,培育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