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时间:2006-02-27 11:22 阅读人数:

  ——区委书记曾晓民新年谈三农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侨乡集美将工业区开发、文教区建设与新城区的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举措和办法,对有效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医疗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未来五年,集美区将会产生更多的失地农民,如何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集美区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为此,区委书记曾晓民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谈话。

  谈到失地农民,曾晓民首先算了这么一笔帐,他说,集美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处在一个急剧的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随着集美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随着集美区三大发展平台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会征用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将造成6万多农民失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集美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但曾晓民认为这同时也为集美区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市民化、农民城市化创造了机遇,抓住和用好这次机遇,无论是集美区的农村还是集美的经济发展都将脱胎换骨。

  为此,曾晓民认为处于农村转型阶段的集美,有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强制性的工业化征用了农民的生产资料???土地,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新的、更好的生产资料,保障他们生产生活的进行;另一个就是告别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生活方式,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如何适应新的生活。

  曾晓民提出,首先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一是保障机制。老无所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民最为忧心的。为此,集美区由财政给予每人1万元的补助,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村改居”后所有无医保居民的基础上,又推出重大疾病救助保险。二是教育机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为培养失地农民的下一代负起责任,让他们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没有差别的教育。三是救济机制,通过全面启动政府救济和广泛发动社会救济,对面临生活困难农民伸出援手,并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要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曾晓民认为利用失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款的时机引导他们入股村(居)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要选择那些风险低、回报稳定、易于管理的项目,才能为农民提供长久的保障。此外,还应通过加强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成为产业工人,提高工资性收入。

  第三是解决农民的居住问题。曾晓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建设新农舍。农民市民化,其居住自然要城市化。集美将结合三大平台建设,统一规划,使失地农民的安置一步跨进城市住宅小区。(集美报 陈季玉)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