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回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

时间:2004-12-13 08:56 阅读人数:

  (一)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国内港口全被日寇占领或封锁。云南进入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国内仅能向抗战前方提供补充军需物资的唯一国际通道。于是,国内急需一批有娴熟汽车装修和驾驶技术并品质端正的汽车驾驶员。生活在海外的侨胞深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海外大批热血青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踊跃奔赴战火中的祖国。绝大多数的南侨机工在海外的生活条件是相当不错的,有的家境富裕,有的已经拥有一份待遇较好的职业,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在祖国危难之际,为了回国抗战,他们放弃了财产,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有的甚至隐瞒真实年龄,更有的是女扮男装,还有的是瞒着家人,连父母兄弟也没有道一声别,说一句话,临行前留下家书一封,毅然踏上回国抗日的征程。他们离开了年老的父母,痛别了新婚的妻子,泪吻襁褓中的孩子,虽然此去千山万水,生死未卜,但他们要把满腔热血洒向祖国的那一片热土。“再见吧!南洋,你海岸长,碧浪宽,你是我亲爱的故乡……”在这悲壮的歌声中,先后有3200百多名风华正茂、技术娴熟、略会中文的海外华侨离别亲人,告别南洋,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回国,奔赴滇缅公路沿线服务。

  (二)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起于国内云南昆明,止于缅甸腊戌。内联四川、贵州、广西,外通曼德勒、仰光。是我国与东南亚联系的纽带。所有军需物品都从滇缅公路输入。新抢修的滇缅公路,路况较差,沿途山高谷深,地势险恶,悬崖峭壁,此起彼伏,山路崎岖,要经过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横断山脉???怒山、高黎贡山;要横跨水流湍急的漾鼻山、澜沧江、怒江;还要穿越荒凉、无人的“烟瘅之地”,其他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险恶,一般人是难以适应的。分批抵达昆明的南侨机工,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军事运输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从滇缅公路通车起,南侨机工就成为开路先锋。他们过险关,在险峻的滇缅路上行驶,稍一不慎,便车毁人亡。沿途,南侨机工就地掩埋了多少战友,有的甚至连尸骨也找不到,至今还沉睡在山谷;过雨季关,滇缅公路气候多变,一遇雨季,路面坑洼坎坷,泥泞粘滑,南侨机工每人随车带一块木板,遇到滑车马上用木板垫上,冒险通行;过瘴疟关,他们驾车通过稀无人烟的芒市、遮放一带,要遭遇瘴气及流行的恶性疟疾,平均每天死亡七、八人;最艰险的是空中敌机轰炸,日寇为了封锁滇缅公路,不停的派敌机轰炸、空袭,英勇的南侨机工自动组成华侨运输先锋队,冒死在敌机的机翼下拼命地为祖国抢运抗战物资。1941年1月,9架日机分别对滇缅路的枢纽“功果桥”进行狂轰乱炸,一半桥面坠入江中,是南侨机工用一百多个汽油桶扎成浮伐,冒险将满载军火的车队及时抢运过江。正是南侨机工置生死而不顾的抢运抗战军需物资,才使军运大动脉畅通无阻。从1939年到1942年,南侨机工抢运军火达四十五万吨之多,极大的增强了抗战实力,对日寇想迅速灭亡中国的幻想构成巨大障碍,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

  (三)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寇大举进攻东南亚。为阻挡日军的进犯,中国军队炸毁了滇缅路的咽喉???惠通桥,没能及时过江的数百名南侨机工和难民被阻于怒江天险。机工中,有刚到桥边桥就被炸而掉进江里,有的冒险游过江,有的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江中及两岸死伤无数……被阻于怒江的南侨机工,有的再次加入到打击日寇的队伍中,但有的被日军抓住,惨遭杀害,甚至活埋;还有部分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中断以后,无以为生,又举目无亲,只有沿街乞讨,被冻死、饿死……

  南侨机工,从归来时的三千二百名到滇缅路的运输中断,先后牺牲了一千多名,在这条被称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路上,南侨机工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抗战结束后,没有能及时赶上复员回去的南侨机工留在国内。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着他们勇于奉献,刻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绝大多数的南侨机在工作岗位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 (作者为南侨机工联谊会秘书长)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