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陈顺言:嘉庚故居忆嘉庚

时间:2004-11-15 15:28 阅读人数:

  站在集美大社后尾角的陈嘉庚故居前,望着二楼西边那间曾工作过的办公室,今年已80高龄的陈顺言老人说,他常常会一个人来到这里,回想50年前在嘉庚先生身边工作的8年岁月,先生严厉的教诲,殷切的关怀犹言在耳,不敢忘怀。

  1953年11月,福建省决定将原属同安县管辖的集美乡划归厦门市,设为直辖镇,当时在同安粮食局工作的陈顺言接到组织通知调任集美镇镇长。办公地点就在集美大社的一座破庙内。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专程到集美学校校董楼(现航海学院诚毅楼)拜访陈嘉庚先生,问:“我已来了,您有什么事情要交待吗?”嘉庚先生却反问:“你有什么困难吗?”陈顺言随口回答:“主要是没有办公场所。”嘉庚先生就说:“那就把我的老住宅整修一下做您的办公室吧。”嘉庚先生所说的老住宅指的就是现在的陈嘉庚故居,这幢小楼建于1918年6月,陈嘉庚先生及其胞弟陈敬贤回国兴学、工作、生活都在这幢小楼,人称校主厝。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当时,陈嘉庚先生只将集美学校被炸毁的校舍和村舍修复。却迟迟未重修故居。

  嘉庚先生的节俭给陈顺言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兴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他不惜倾注巨资,可自己平常身上带的钱不会超过5元。解放后嘉庚先生回国参与国事活动,人民政府每月发给他539.8元工资。他却严格规定自己每个月15元伙食费,相当于一天5毛钱。因此当年陈顺言到集美工作时,穿的是有补丁的衣服,嘉庚先生很中意他的朴素老实。那时候集美华侨多,作为镇长的陈顺言经常要上台讲话,市委领导好几次提醒他:“不要再穿这种补丁加补丁的衣服了,头发也梳一梳,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于是陈顺言抽空去商店买了一块灰白色的布做了两件一模一样的中山装。一段时间后,嘉庚问他“你是不是没有衣服换。”知道事情缘由后赞许地点点头。这件小事令陈顺言感受到嘉庚先生慈爱、细致的一面。

  陈嘉庚先生非常关心群众的生计。集美三面环海,当地群众多以捕鱼、养殖为生,海堤的建设使得一些渔民收入受到影响,嘉庚先生特意嘱咐陈顺言与厦门水产局局长陈春生联系,输送一些人跟渔船去外海发展,陈顺言亲自选了28个人去培训;当年兴办学校征用大量土地,嘉庚先生就让失地村民参与学校建设,或到学校当校工维持生活,以工代赈。还规划建设了200多间民房安置群众,民房旁有洗澡房、水井等生活设施,如今这些民居还有人居住;鹰厦铁路快完工时,陈嘉庚先生想到3万多工人的出路,希望在厦门和集美建一些工厂,他在向全国人大的建议中忧心仲仲的指出3万多工人按一人养4人计,关系到12万人的生计大事。不久后,当时的福建省副省长向嘉庚先生汇报工作,说为福建省争取了4个建设项目,即糖厂、玻璃厂、铁厂、塑料厂。陈嘉庚先生听后说:“建糖厂我不赞成,因为糖厂是半年生产半年停产,工人需求量又少,而且台湾收回后糖的供应不成问题,还不如办纺织厂,如果计划年产十万绽棉纱,最少能安置1万工人。”为此陈嘉庚先生还亲自向周总理申请,最后争取到年产5万绽棉纱的生产任务,在杏林办起了厦门纺织厂。(集美报 陈季玉)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