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集美探古

时间:2004-11-15 15:27 阅读人数:

  集美因陈嘉庚先生而闻名海内外,其天风海涛、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以及掩盖在历史风尘中的文物古迹,伴随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如同一串珍珠撒落在集美城乡。唐朝的皇帝井、皇渡庵、圣果院,宋朝的苎桥、碗窑古窑址,明朝的凤山庙,清朝的旧城遗址,涵盖了唐代以来历朝的风土人情,这些历史古迹与集美学村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深刻反映了集美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

  日照松梢宿雨乾,秋风剪剪作轻寒。

  青林缺少云山好,更过桥西仔细看。

  元代诗人邓子实这首名为《苎溪》的诗中描述的是位于集美坂头水库附近的千年古桥———苎溪桥。这座宋代建造的石桥是厦门现存最古老的石建桥梁。它全长72米,清一色石板铺成,曾经是连接漳州、泉州两地的古驿道,历经岁月风霜却岿然不动至今仍静静地躺在路边,只有桥头一块不起眼的石碑记载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这里的景致算不上出色,造访于此的人寥寥无几,但对久居闹市的人们来说,这里弥漫着的纯朴自然的气息会令人联想到《廊桥遗梦》中那段动人的爱情。或许,恋人于此盟誓,让千年古桥作证,也是一件挺浪漫的事。

  (二)

  相比苎溪桥的寂寞,灌口凤山祖庙就显得热闹许多。凤山祖庙始建于明朝启祯年间。明末清初,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基地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将凤山祖庙香火请至台湾,目前,台湾祀奉凤山祖庙香火的庙宇有160多座。旅居南洋各地的灌口人又把凤山祖庙的香火带到旅居地,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缅甸仰光、马来西亚槟城、印尼三宝垅、泰国曼谷等地都有凤山祖庙的分炉。凤山祖庙原为两落宫殿式结构,几经历代重修,特别是近几年来海内外信徒纷纷返乡谒祖,捐资维修祖庙,更显溢彩流光,金碧辉煌。“大使泽长俎豆南海看万里,真君名重光风海峡借千秋”是灌口凤山祖庙与台湾海外关系源远流长的真切写照。

  (三)

  在古代,闽南是偏远闭塞的地方,但后溪镇苏营村的皇帝井和皇渡庵却记载着唐宣宗李忱一段游历民间的佳话。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皇权纷争,皇室内讧,唐宪宗驾崩时,皇权落入宦官朋党之手。唐宣宗李忱虽然年少,但聪明灵敏,知道自己在朝廷难于生存,便装疯卖傻,浪迹天涯。有一天,他来到苏营,这里原来是个渡口,渡口旁边有一间破房子,住着老实本份的苏氏夫妇,那时正值干旱,田地都裂开了。苏氏夫妇正在挖井。李忱漂泊到此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见有人正在挖井,喊了声“水!水……”便昏倒在地。人说皇帝之言灵验,挖不到一米深的井,果然一下子水如泉涌,清洌甘甜。苏氏夫妇目睹奇观大为惊讶,赶快抱起李忱,舀起甘泉灌入李忱口中。片刻后,李忱醒来,随口说:“多甘甜的泉水啊,此井永不干涸”。这个井就是现在的“皇帝井”。李忱在苏氏家住了两天,感其大恩大德,与苏氏结拜为兄弟,临行时送给他一对玉扇坠子,约定后会有期,此物为凭。后李忱在夕阳山真寂寺隐居三年,直至武宗驾崩,宦官朋党方才想起下落不明的李忱,派人四方寻找,好不容易从真寂寺找回了当今皇上。唐宣宗继位后,怀念当年经历,便下旨筑坡引溪灌田。苏氏夫妇逝世后,乡人在其居所建庵祭祀,取名“皇渡庵”。如今皇帝井仍在,有南北两口,右井碑上镌刻“龙泉井”,左井碑上镌刻“古皇帝井”,落款皆为道光庚子年重修。两井之间有一个石砌的半圆形小池。虽历经数百年,“皇帝井”井水依然清甜,长流不断,是苏营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甘泉。(陈春元 陈季玉)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