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集美受益大

时间:2004-01-17 16:34 阅读人数:

  杏林医院加盟市一院,集美医院并入市二院,形成区域性医疗中心

  就象教育改革一样,厦门医疗卫生改革也推出大动作。杏林医院加盟市一院,集美医院并入市二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使集美得到实惠,受益匪浅。

  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形成

  集美和杏林部分地区合并后,常住人口由原来的15万增加到28万。人口增长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也同步增长。目前集美区内虽有集美医院和杏林医院两家市级医院,但都规模偏小,设施落后,专业医疗人才缺乏。像集美医院是由83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医务室发展而来,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都还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条石结构房,仅有床位150张。

  为彻底改变集美区医疗卫生的落后状况,1999年底厦门市政府决定扩大集美医院规模,迁建于集美北部生活区。2002年年初正式动工的集美医院一期目前已完工,总投资达5013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拥有病床250张,新医院还将增添CT、核磁共振、数字化X光机等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去年10月,集美医院又参与组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被确定为医高专第二附属医院。去年11月,厦门市政府又做出决定,厦门市第二医院院部将从鼓浪屿迁到新集美医院,集美医院建制并入第二医院,并增设250张病床;在未来两三年内,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也将迁到集美。同时厦门市第一医院与杏林医院合并,杏林医院成为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总院的专家医生已排班到杏林分院坐诊;另外250张床位的传染病区将建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市第二医院肺科也划归该院。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把原来集中在厦门岛内西部地区的优质卫生资源延伸到集美,使集美这一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初显。

  区级医疗体制面临新挑战

  目前集美辖区内除了两所市属医院外,还有灌口医院、后溪卫生院、杏林卫生院、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9所医疗机构。而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很难满足区内老百姓日常就医的需要。随着集美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初步形成,这些区级医疗机构和体制都面临一个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新挑战。

  为改变区级医疗卫生体系的落后状况,集美区迈出了医疗改革步伐。将区属医疗机构的全额包干改为定额补贴,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将“养人”的经费投入到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使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原来的集美卫生院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经费由区财政给予每年递减的定量补助,直至完全自收自支;中心则把经营重点转移到社区服务、医疗保障上来。后溪卫生院原先座落在后溪镇的一栋民房内,不仅相应科室不齐全,而且缺乏医疗设备,医院环境相当恶劣。经过2年多的改革,后溪卫生院已经建起一幢大综合楼,并添置了许多先进医疗设备。原先就有一定基础的灌口医院更是成了岛外乡镇地区第一家带有电梯的医院。针对人才缺乏这一现象,集美区医疗机构走出与医疗资源优势地区联合办院的路子。于是,灌口卫生院、后溪卫生院、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与湖北省黄岗、赤壁等地部分大医院联合办医,引进了一批较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全面提高了自身医疗水平。目前,集美区卫生部门正在规划进一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的进出机制,以适应挑战的需要。(集美报 王德胜)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