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07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06 15:52 阅读人数:

  

  林荣川委员、王文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集美区学村景点标识,助力嘉庚教育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第107号)收悉,感谢您对集美学村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服务提升的关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提案中指出的学村景点标识信息不完整、布局不合理、设计风格不统一、外语标识不准确等问题,切中学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服务管理的痛点。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户外标识标牌的规范设置,我区于2021年印发《区域内公共场所双语标志标识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新修订的《厦门市户外招牌设置导则》也于2023年开始实施,充分体现了对标识标牌设置的重视。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标识内容,强化文化表达

  漫步于集美的街道,不时与各类文明标语宣传牌邂逅,它们静静地伫立在街头巷尾,传递着城市文明的独特韵味。这些文明标语宣传牌不仅导向明确,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多种多样。读起来,它们不仅朗朗上口,更如同细雨般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无疑,它们已成为集美街道上一道道引人注目的文化风景线。文明标语宣传牌不仅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具,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市交通局公路中心集美公路部门在集美各重要路段,精心设置了文明标语宣传牌。这些宣传牌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传播,更是对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一种直观体现。

  (二)户外招牌实行分区设置规范

  2023年施行的《厦门市户外招牌设置导则(2023年版)》,对我市的户外招牌设置实行分区设置规范,对生态区、历史遗产保护区等重点区,要求少而美,强调最少干预;对城市门户、重要节点、重要界面等特色区,要求少而精,强调形象品质;对商业街道、商业街区等活力区,要求优而精,重点突显经济活力等。位于集美石鼓路的美食街就是城管部门近期打造的户外招牌“特色区”,这条路长260米左右,有57个店家。原先沿街屋顶违法搭建多,乱张贴现象随处可见,部分招牌老旧破损,目前已全面拆除了违建,对标识标牌进行了改造提升。采用征求店家的想法和实际需求,借鉴了他们自己想要的个性化追求,在改造过程中,嵌入了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能够查到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店家的主体责任,还有经营范围等信息。店面外立面由红砖建成,搭配红斜屋顶,融入集美学村的嘉庚风格,店招采用红色底座,配上店家的个性化招牌,顶部还装上了橙色的雨棚,美观实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专家团队介入,优化信息架构

  组建由文史专家、教育遗产研究者、文旅策划人员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对学村核心景点进行实地调研,梳理景点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建筑特色等信息,完成集美学村景点标识信息的设计和资料收集。

  (二)科技赋能,拓展数字化导览

  在重点景点试点二维码标识系统,游客扫码可获取中英双语解说、虚拟导览、申遗进程等动态信息。以龙舟池、鳌园、陈嘉庚故居等景点作为试点进行测试,力争实现学村内核心景区全覆盖。

  (三)统一设计规范,塑造文化品牌

  以“嘉庚红”“闽南灰”为主色调,融入燕尾脊等文化符号,设计“一脉相承·学村记忆”系列标识。针对古迹区采用仿古铜蚀刻工艺,兼顾美观与文物保护。

  (四)精准外语翻译,扩大国际影响

  成立由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外语专业专家组成的翻译顾问团,对现有外语标识进行全面核查,完成景区内标识标牌的翻译校对工作。

  承办单位: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