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0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06 15:51 阅读人数:

  

  黄志宏委员:

  《关于依托溪湖湿地,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学的建议》收悉。区科协、住建和交通局、文旅局共同为分办单位。针对提案提出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收到该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召集相关人员研究该提案,安排专人负责提案的办理答复。区文旅局与黄志宏委员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提案意图,研究探讨集美区进一步开展建设杏林湾休闲旅游,把杏林湾建设成集美旅游的重要城市名片。

  二、措施与成效

  杏林湾湿地公园占地面积8.67平方公里,岸线总长20.6公里,水域总面积6.9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生态湿地资源和海水温泉资源,被称为“厦门西湖”,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1.杏林湾湿地公园是厦门市重要的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湿地公园主要包含园博苑景区和环杏林湾公园。厦门园林博览苑于2007年9月开园,以广阔的杏林湾水域为背景,自然形成多岛结构、众星拱月的“园在水上、水在园中”的景观特点,建造了北方园、江南园、岭南园、民族风情园、国际园、闽台园、中华教育园等10大园区,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园博苑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栖息生态小岛,紫水鸡在生态小岛栖息繁衍。生态岛屿的多岛结构也使园博苑岸线曲折而丰富,园区所处的杏林湾生态岛链已是厦门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候鸟越冬地,共有繁殖鸟、冬候鸟90多种,除紫水鸡外,还有夜鹭、黄嘴白鹭、红腹锦鸡、白腹锦鸡、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环杏林湾公园,即环湾绿道,位于集美后溪流域的下游,岸线全长20.6公里,占地面积110.58公顷。公园建设以生态环保为理念,充分利用杏林湾原有的湿地景观,装点以2000余种乔木灌木,是以自然演替为主、人为管理为辅的一座带状生态花园。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栖息在杏林湾的鸬鹚族群达3-4万只,成群结队盘旋于杏林湾水面,成为厦门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杏林湾湿地公园是厦门市休闲运动的网红打卡点。杏林湾环湾公园有儿童游乐设施5套,开放式篮球场3座,健身设备540套。2022年通过“青享悦动”计划,又建设了9座篮球场,1座5人制足球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开园的厦门海上自行车道,是厦门唯一一条海上自行车道,这条2.6公里的道路是以生态运动为主题的滨水休闲带。坐落于杏林湾IOI水韵广场的倚帐·伴湖水韵湖畔露营地,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适合散步、跑步、环海骑行、放风筝、露营、遛娃、野餐等休闲活动。

  3.杏林湾湿地公园是开展户外自然教育的重要研学基地。园博园景区被评为厦门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厦门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杏林湾湿地公园是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已开发的研学课程有:小小自然谜一日营、杏林湾观鸟半日营、皮划艇观鸟半日营、园艺探索之旅半日营、“学雷锋.树新风”爱鸟护鸟主题研学营、候鸟大迁徙一日营、鸟类生态主题研学、水质调研主题研学、古厝文化主题研学、生态保护主题研学、桥梁工程师主题研学等,其中湿地研学和观鸟研学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深化“生态名片”,打造国际级观鸟胜地。升级杏林湾观鸟体验,在鸬鹚聚集区(11-3月)设置专业观鸟区域,配备高清望远镜、鸟类AI识别屏、实时种群数量显示屏。开发“紫水鸡生态岛VIP科考路线”,推出“湿地夜观”项目,在安全区域开设夜间生态导览,观察夜鹭等夜行性鸟类。

  2.激活“水上运动天堂”,强化滨海活力标签。升级海上运动产品线,延伸海上自行车道功能,增设智能运动驿站,开发分段挑战赛系统。组合海上自行车+皮划艇观鸟+SUP桨板,利用温泉资源打造“运动康养综合体”,设计“骑行/观鸟+温泉”套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构建“研学产业生态”,打造国民自然课堂。升级课程体系,开发“湿地科学家”进阶课程。推出“研学周边生态盒”,观鸟套装(便携望远镜+本地鸟类图鉴+记录手册)、水质实验盒(pH试纸、溶解氧检测管、采样瓶)等研学附加产品,提升集美研学的产业链。

  承办单位: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