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B
宗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集美区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集美区现有人口超110万人,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70所(含市属),在校生超12万人。辖区内学生群体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比多,农村与城区学校在教学质量、办学设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区域教育资源、教育质量问题,区教育局在2025年1月出台了《集美区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以“抓常规、提质量、树典型、推成果”为行动主题,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合作办学提升等六大行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升,促进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教育资源整合
一是推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组织教师利用所学技术,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2024年以来组织超1200人次教师参加AI培训、教育资源平台使用培训,超7300名教师完成假期智慧研修,制作并上传了近400节精品课(其中58节获评市级以上精品课,位列全市前茅),着力提升资源共享平台使用率;二是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在原有与厦门一中、厦门实验小学、五缘实验学校、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等的合作办学基础上,继续引入了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二中、厦门五中等岛内名校在集美开办实质性校区。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约合作办学,引入国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新建南京师范大学集美高新实验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集美科艺实验学校,其中南京师范大学集美高新实验学校已于2024年10月开工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24年以来组织近400人次教师参加乡村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系列培训,开展送培送教260场、选派教师交流100余人,增设农村校、新办校、薄弱校骨干教师培养名额110余个;二是强化名师引领。引进石锡伍(原五缘实验学校校长,原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伟庆(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曾建胜(原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等近40名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进校园,担任各学校发展顾问、学科教学导师等。通过面向各薄弱校师生开展名师讲座、教学示范、科研指导等充分助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
(三)探索集团化办学集美模式
一是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组建了13对优质城区学校加乡村学校的1+X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通过校际间管理、师资、教学、课程、教研的融合,推动城乡学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二是成立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集美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集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教育集团共3个教育集团,区域龙头名校通过理念制度传输、师资调配、课程指导等方式,推动新办学校高起点快速成长。多举措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学校;三是推进“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推进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区项目《新课标视域下“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区域教研模式实践研究》在灌口、后溪等片区薄弱校、农村校的推广应用,每学年至少举办5场农村学校质量提升活动,引导各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学校不断探索优化集体备课机制、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
(四)推进名师进校园
依托合作办学、教学开放等契机,邀请市级和其他区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定期走进我区各校园,2024年以来开展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超130场,为全区师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大投资和建设指导,到2026年底实现灌口、后溪等片区不低于12所学校成为一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6所学校成为二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争取2所学校获评三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免费为学校提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实施名师引领计划
发挥国家级省级各类名师、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引领作用,全面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深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引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发挥名师示范作用,推进名师工作室帮扶带教薄弱学科教研组工作,统筹规划名师到学校开展薄弱学科跟踪性送培送教活动,鼓励优秀教师申报主持各级名师工作室。
(三)继续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共享
2025年将继续推动天水小学项目、蔡林学校改扩建工程、南师大集美高新学校项目等10个在建教育项目进度,优化学校布局,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支持各集团化办学学校间继续互相开放教学设施,共享优质资源。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承办单位:集美区教育局(盖章)
单位主要领导:
年 月 日
抄送:区政府办,区政协提案办。
联系人:卢鹏 联系电话:1760505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