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教育局关于集美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79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4-04-18 09:33 阅读人数:

                                                                                                   办理结果:A

集美区教育局关于集美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79号提案的答复函

  董振寿 委员:

  您和王文辉、马中华2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集美区位于厦门市西北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天然海运及港口资源丰富,加强海洋意识教育是集美区应有的责任担当。2008年颁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把普及海洋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展海洋基础知识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海洋文化教育工作,促进海洋文化教育建设,集美区深入学习《关于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海洋创新协作的建议》和《关于做大做强厦门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中小学校开展海洋教育成为区教育局落实“海洋强国”建设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措施与成效

  (一)措施

  一是将海洋文化教育融入校本课程。开设地方课程融入海洋教育相关内容,让学生们从小了解海洋文化,了解与海洋相关的科学知识。如乐海小学开设海洋文化校本课程。集美区乐海小学找准校本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强化课程开发的“特色建构”,形成课程开发的“操作范式”,提炼出基于学校历史、文化、精神的“悦纳教育”,打造基于“海洋文化”的“悦纳课程群”。

  二是将海洋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各中小学根据学校特点,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教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如,乐海幼儿园结合本园所处周边海洋文化地域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我家住海边”等海洋主题活动,并在班级区域中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了解和探索;在乐海小学校园内挂满海洋生物科普画和各年级学生的大海主题绘画;曾营小学的海洋文化长廊充满各种海洋知识,与海洋有关的文学作品、名人故事、海洋救生工具等。鼓励各中小学利用晨会、班队会课开展海洋教育,如结合科技节、文化节开展海洋知识宣传;成立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等。发掘地方特色资源,以海洋日、环境保护日等为契机,依托校园科技节、校园文化节等大力宣传海洋知识。

  三是将海洋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的“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集美区教育局指导各校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研学和假日小队等实践活动,如漫步后田沙滩海岸线,从课堂走出去,化身古时候“讨小海的渔民”,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的同时也能感悟闽南“爱拼才会赢”的海洋文化;走进园博苑观赏红树林,了解“海岸卫士”。举办以海洋教育为主题的学生夏令营活动,走进厦门科技馆、厦门海堤纪念馆、厦门海底世界、鲸探海洋科普研学基地等基地,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参加海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更了解与海洋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通过海洋主题研学了解大海,认识闽南和集美的海洋文化,探寻闽南海洋文明历史的发展历程,寻找先人走向海洋的智慧和梦想,保护并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成效

  一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乐海小学承办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教育厦门论坛,论坛首次聚焦海洋教育校本课堂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探讨海洋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学校教改在党建引领下,以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校项目《基于海洋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为抓手,打造了基于“海洋文化”的“悦纳课程群”。二是学校品质不断提升。乐海小学先后获得“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三是品牌影响日益扩大。乐海小学海洋特色教育得到《中国教育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厦门日报》、中国海洋在线、搜狐网、厦门文明网、厦广音乐台等媒体的先后报道。《艺海贝饰》课程获“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三等奖”“厦门市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困难

  1.中小学海洋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海洋教育师资培训还未纳入到海洋发展日程中来,海洋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任课教师没有海洋教育方面的学习经历,教师如果要进行海洋课程的任课,几乎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大多借助网上资料进行备课,导致课程内容无法系统化、专业化。

  2.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研究匮乏

  我区在开设海洋教育的建议、海洋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具体实施现状和探索之类,还缺乏师资培养研究、相关理论构建和反思等方面的研究。海洋教育缺乏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各校对海洋教育课程重视度仍不高,存在海洋教育目标指向不明、教育时空断裂、教育内容无序与课程碎片化、教育方法与手段单一等不足;中小学校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还在摸索阶段,中小学海洋教育开展在整体上存在缺乏顶层设计、课程覆盖面不强。受学校总课时的限制,存在无法在全区全校范围内开展系统性的海洋文化教育的困境。

  (二)今后推动计划

  海洋文化教育承担着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文化素养的重任。海洋文化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学科,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密切相关,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跨学科融合,挖掘学科教学与海洋教育结合点。各学科挖掘教学内容与海洋文化教育内容的结合点,打破原有的单纯学科教学和单独进行海洋教育的格局。如幼儿园可基于园内幼儿对于海洋文化的兴趣与需求,结合幼儿园所处周边海洋文化地域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适时开展关于海洋文化方面的主题活动或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应的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对海洋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实际感知、亲身体验中了解海洋文化。中小学可利用信息技术“把海洋拉到身边”,引导学生走进海洋,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将海洋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学科问题并最终解决真实的海洋问题。在中小学校,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海洋文化教育需要得到学科教学的支持,反过来又可为学科教学搭建知识拓展、技能应用、能力提升的丰厚平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海洋文化教育应与国家课程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成为实施海洋教育的有效渠道。

  2.文化优势融合,打造海洋主题研学品牌。全面落实全域研学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时代内涵的海洋主题研学名片。加强海洋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以马銮湾、杏林湾、园博苑等线路为抓手,依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航海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资源,联合文旅积极探索开展湿地游、岸线游、串岛游等研学活动。持续盘活闽台研学基地、诚毅科技探索中心、集美鳌园、嘉庚纪念馆等研学资源,探索更多海洋主题研学课程,打造集美海洋研学活动品牌。

  3.家校协同,打造海洋教育师资队伍。一是根据学校需求,特别是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加强教师的知识培训,储备更多海洋文化优质人才,更好地为加强中小学生海洋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海洋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中学地理学科教师海洋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二是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到海洋教育课程中来,比如可以邀请从事海洋方面工作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海洋情缘。

  4.家长主体教育,促进多平台立体式传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只有强大的传播力才能使文化最大范围地产生作用,薪火相传。家长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海洋文化认同感,要必须尽可能地扩大对家长群体海洋文化传播教育的范围,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传递海洋文化,线下组织家长开设海洋文化教育公益讲座,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宣传海洋文化,构建多层次、多平台的立体式传播体系,使海洋文化教育发生在家校沟通的各个角落。

  在中小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教学实施海洋教育,不仅能使海洋文化教育任务随着学科教学的进行得以落实,而且能够促进学科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引起师生的更大关注和兴趣,不断地推动学科教育与海洋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使海洋文化教育更加有效。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承办单位:集美区教育局(盖章)  区分管领导:

  单位主要领导: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抄送:区政府办,区政协提案办。

  联系人:王晓蓉         联系电话:0592-60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