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集美区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7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5-10-16 09:06 阅读人数:

  洪旭辉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集美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建议》(第507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以承办人大建议为契机,我局会同区教育局等部门积极研究落实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具体做法为有效推进心理健康制度建设的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培养、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措施与成效

  (一)率先试点,顶层设计有保障。一是整体谋划,保障体系建设。我区于2023年率先全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同年6月区政府办印发《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和“学校心理健康疏导体系”工作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范畴。并组建以区领导担任组长,区政法、卫健、教育、宣传等26个部门为成员的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逐步探索以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为重点的全覆盖心理服务网络。二是部门协同,提升服务效能。今年2月,我区组织召开全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区教育局、市仙岳医院、区疾控中心、区教师进修学校齐聚市心理健康中心,邀请洪旭辉等人大代表列席,共同探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4月,我局联合区教育局、市仙岳医院在强化心理骨干教师队伍培训、心理咨询转介绿色通道、心理健康科普实践基地建设、心理试点学校建设等方面凝聚多方智慧与力量,探索创新之路,签署《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卫协同共建协议》,向市仙岳医院颁发了“厦门市集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协同研训基地”“厦门市集美区中小学心理研学实践基地”牌匾,并举办首期区级心理骨干老师培训班。三是筹措经费,保障业务开展。为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开展,如学校心理健康月活动、学生心理测评及平时心理课堂的道具采购等。目前各学校已经明确将上述费用列入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项目。

  (二)提升心理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区教育局积极携手高校专家团队,深入剖析本区学生的心理特质、成长需求以及教育现状。通过严谨的分析研判,精心制定出一套贴合集美区实际情况的心理教育工作制度与切实可行的措施,辖区建立了由3名专兼职教研员、81名编内专职心理教师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督导。自2021年7月起,我区陆续出台和完善了相应的政策文件,精准指导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区卫健局联合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开展“心理气象员”“心理志愿者”培训500余人次,通过社会宣传和志愿队伍培养,持续提升社会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降低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除各学校丰富的心理教育课堂和活动外,2024年我局结合集美区首届健康科普大赛,将“心理健康”纳入到科普能力培训和创作主题中,辖区各镇街、部门、学校、医疗机构踊跃参与;区疾控中心联合镇街、集美城发、文化和旅游部门等单位,开展“携手近邻健康,共建心灵幸福集美”系列宣传活动,把心理宣传植入到集美塔研学基地、青少年宫、青春市集、十里长堤等,结合线下讲座、专家义诊、大型户外宣传等活动形式,呼吁辖区居民关注心理健康,有效助力提升辖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四)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在过去几年的大力建设中,我区已初步形成三级链条式、模块化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前端有效识别-中端普遍干预-末端专业支持)。一是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已落地集美,由市精神卫生中心改造运营,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面向市民提供专业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专注于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服务。同时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神经功能检测与调控中心为国内头部专业医疗资源,高位提供专业支撑。二是截至2024年,集美区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开设心理咨询室并上线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厦门市心理健康地图”,如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仙岳医院吕娜主任,主攻青少年心理咨询,并深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后溪镇卫生院引进市妇幼专家开设儿童心理门诊。三是进一步提升6家“样板”基层心理咨询室建设,孵化出全区首家样板社区心理咨询室“莲心小家”(荣获市级“近邻健康社区”称号)、首个村居心理健康咨询室(三社村)等。四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建设,除位于区青少年宫的区心理健康服务总站外,辖区中小学共有心理辅导室94间,最多的学校配备了4间专用室。

  (五)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区教育局与团区委、镇街紧密合作,在4所试点学校引入专业社工驻校服务,如杏北小学 “七彩驿站”、西滨小学 “星爱晓屋”等,这些试点在过去六年,累计开展专题活动840场次,服务7608人次。探索出“家庭、学校、社区+社工”的青少年“3+1”帮扶服务模式,补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生态网络。2022年,区妇儿工委牵头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初期,区教育局推荐有专业特长或实践经验教师参与和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约占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员三分之一。每学期各校园还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家长剖析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与教育要点。学校通过不同的实践项目和活动,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一是有计划逐年增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争取实现每校至少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二是对小片区心理教师进行微调,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心理教师团队,达到以强带弱,增强小片区整体心理教育实力。促进对兼职心理教师的精准帮扶,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加强心理培训系统性和针对性。引入市心理健康中心专业力量,深化集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协同项目,进一步加强心理老师专业能力,同时提升非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三)向上争取经费,探索学校AI心理等软硬件建设试点。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集美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