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3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5-05-06 09:14 阅读人数:

 

  刘志宇代表:

  《关于黄地村研学中心作为集美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议》(第503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感谢刘志宇代表对黄地村研学中心的关心与建议。该人大建议我局是主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后溪镇、集美发展集团是协办单位。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与协办单位积极沟通协商,分管领导召集相关人员研究该议案,安排专人负责议案的办理答复。2月14日,我局与刘志宇代表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议案意图,3月19日,我局与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后溪镇、集美发展集团和集美万千研学公司实地考察黄地村研学基地,与刘志宇代表面对面交流利用黄地村现有的特色资源,发展农文旅经济,做好引客下乡和乡村研学。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保障

  1.制定《黄地村挂钩帮扶共建措施》,整合区农业农村局、后溪镇政府、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推进机制。

  2.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围绕“闽南第一橙”品牌创建、研学中心运营等核心任务,部署具体工作。

  (二)推进重点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1.基础设施提升。近年来我区先后投资1844.36万元实施27项乡村振兴项目,完成道路“白改黑”、供水工程升级等工程,显著改善村庄环境。

  2.特色产业培育。推动脐橙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助力黄地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推进山泉水厂项目,计划年产精品水3800吨,带动村民就业15人。

  3.研学中心建设。投入247.25万元改造原黄地小学为乡村振兴研学中心,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林长制培训等活动200余人次,探索“研学+产业”融合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新路径。

  4.长者食堂建设。后溪镇结合农村幸福院建设,已在黄地村幸福院配备长者食堂基本设施,为黄地村研学发展做好配套。

  (三)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1.通过鲜喵零售店分红、山地发包、研学中心运营等途径,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2.开发“橙文化”周边产品,打造研学旅游线路,提升产业附加值。

  (四)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1.社会资源整合。厦门火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资金,用于便民地磅、路灯安装等民生工程。

  2.智力支持。引入高校专家、驻村规划师,为村庄规划、林下经济等提供技术指导。

  (五)提升村民素质,推动可持续发展

  1.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惠及村民120余人次,讲授柑橘种植、林业碳汇等实用技术。

  2.实施林相改造、水系治理工程,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打造“生态零排放乡村”。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将黄地村研学中心打造成集美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黄地村地处集美最北部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开展研学活动存在出行成本高、安全风险大。二是黄地村及周边生活配套、教育配套、医疗配套较为薄弱,暂无法满足青少年实践活动的应急保障需求。三是黄地村地处坂头水库上游,属于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开展大规模的研学活动与水源地保护政策存在冲突。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后溪镇、集美发展集团等部门,指导帮忙黄地村利用现有的特色资源,发展农文旅经济,做好引客下乡和乡村研学,主要以下工作:一是深化产业融合,加快“研学+产业”模式推广,开发橙文化IP衍生产品,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政策支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三是加强人才培育,扩大高素质农民培训覆盖面,引进专业团队指导碳汇交易等新兴领域。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借助“集美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持续宣传黄地村的乡村资源,引导更多市民游客来体验乡村休闲生活。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