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教育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2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5-04-21 09:59 阅读人数:

王惠燕代表:

  《关于改善提升后溪片区教育质量的建议》(第502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集美区后溪镇土地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超过14万人。后溪镇目前区属学校有2所完中(含校区)、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含校区)、9所小学,学生近1.6万人,另有2所市直属完中校区(集美中学后溪校区、厦门二中集美校区)。辖区内小学、初中学生生源与城区生源差异大,农村和城区学校教学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后溪镇教育质量问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25年1月区委副书记苏国辉主持召开后溪镇教育专题座谈会协调各校、各部门解决片区教育发展问题。区教育局相应出台《集美区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以“抓常规、提质量、树典型、推成果”为行动主题,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合作办学提升等六大行动,推动后溪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升,促进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名师引领计划。利用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机制,重点面向后溪等片区安排教育专家进行辐射指导。目前已聘请石锡伍(原五缘实验学校校长,原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伟庆(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曾建胜(原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等23名专家、名师担任后溪片区各学校首席教育专家、学校发展顾问、学科教学导师等,充分助力教育教学不断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各类型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名额分配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举办乡村提升专项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吸收农村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学科指导中心组、名师发展工作室等开展研修活动;三是建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对在农村学校任教教师给予更多职业发展支持,把不少于30%入职2-3年的教师培养为校级骨干教师,把不少于20%入职4-5年的教师培养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四是统筹安排师资交流配置。优先安排骨干教师在“1+X”集团化办学体内交流,2024-2025学年参与后溪片区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18人,其中各级各类骨干教师11人,占比达61%。在全区统筹背景下,充分盘活区内现有教师资源,加强教学互鉴,以强促弱,有效促进片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五是推进“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推进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区项目《新课标视域下“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区域教研模式实践研究》在后溪等片区农村学校的推广应用,每学年至少举办5场农村学校质量提升活动,指导农村学校不断探索优化备课机制、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

  (二)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科学规划投建新校。2025年天水小学项目(位于后溪片区天水路与仑上路交叉口东南侧)将建成投用,再为后溪片区提供2430个学位;二是优化合作办学实效。继续深化“1+X”集团化办学体协作机制,在片区内原有6对“1+X”集团化办学体(涉及碧溪小学、新村小学、后溪小学、东边小学、英村小学、军民小学)、1所教育集团成员校(仁德实验小学)基础上再成立3个中学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涉及后溪中学、杏南中学后溪校区、华大附校),探索“共进管理、共享资源、共同研讨、共创特色”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优化学校布局

  十五五期间,按照市教育局委托市规划院规划意见,后溪辖区范围还将新建北站第二高中(集美中学办学主体,原规划崎沟高中调至本地址),新增60班,3000个高中建设学位。新建软三第二高中(厦门二中办学主体,原规划杏北高中调整至本地址),新增60班,3000个高中建设学位。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大投资和建设指导,到2026年底实现后溪等片区不低于12所学校成为一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6所学校成为二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争取2所学校获评三星以上“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免费为学校提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小初衔接

  推进小学和初中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设农村学校小初衔接教育内容体系。开展同片区小初教师联合研训,联合开发小初衔接教育校本资源,探索科学的衔接教育措施和方法。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集美区教育局

  2025年3月13日

  (联系人:卢鹏,联系电话:1760505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