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6004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1-05-26 10:35 阅读人数:

  王进法代表:

  《关于加快科技基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促发展的建议》(第600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极为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立即明确承办责任,确定专人办理,积极配合主办单位,认真按程序如期办理答复。

  二、措施与成效

  1.政策扶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于集美区“三高”企业设立且经认定批准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按照国家级(补足)200万元、省级(补足)150万元、市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目前,集美区共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重点实验室2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工程研究中心14家、新型研发机构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

  2.支持高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集美区支持厦门理工学院建设了“厦门理工(集美区)工业设计技术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满足广大集美区工业企业的迫切需求,提供工业设计技术开发、技术转移、资源共享、战略决策、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服务,为集美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提供质量保障。此外,集美区还支持“集美大学-厦门工模具PVD装备智能制造及应用技公共服务平台”、集美大学—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集美大学-万嘉清水城乡生态环境研发中心、华侨大学—厦门金鹭联合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工程机械智能电液驱动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中心、福建省特种能场制造重点实验室等10个高校研发机构入驻集美汽车小镇产学研基地,提供了免租金及装修补贴等优惠政策。其中“集美大学-厦门工模具PVD装备智能制造及应用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建设数字化智能工模具PVD车间,创建工模具PVD工艺知识库,研发远程刀具/模具故障智能监测诊断系统,提供行业人才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组建智能化PVD技术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和教育实训与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华侨大学突破传统培育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设立了12批次的研究生工作站,与集美区20家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总累计联合培养200余名研究生。其中,厦门唯质电气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已获得专利技术成果2项,联合开发18款产品,同时有4名研究生已进入公司工作并成为公司技术团队的骨干力量。华侨大学通过研究生工作站,有效解决了作为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难题。

  三、今后推动计划

  引导、支持周边高校院所面向集美产业需求组织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拟在万科云城与华侨大学共建“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围绕软件信息、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创意、影视媒体演艺、乡村振兴等集美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物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厦门市“双千亿”工作方向和未来产业布局,以解决企业技术瓶颈问题为核心,集聚华侨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等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设立若干个新型研发机构,为集美不断供给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应用研究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工作,并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对相应技术进行产业化。

  此外,正积极与厦门大学商讨在集美区共建“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厦门大学优质创新资源和科技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促进金砖+国际性创新资源集聚,并汇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多种创新要素,共建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平台。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本页无正文)

  厦门市集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 4月12日

  (联系人:纪敦敦,联系电话:6665218)

  抄送:区人大办、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