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深化课余训练管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体育课教学主渠道,认真落实体育课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现将本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集美区现有区属学校共198所法人单位,233个校区,其中公办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职校、特校、少体校17所(21个校区),小学45所(48个校区),公办幼儿园34所(61个校区),民办小学、幼儿园102所(103个校区)。区属公民办中小学(中职)生总数115839人,其中小学阶段76947人,初中阶段26071人,高中8431人,中职4390人。现有体育专职教师640人,体育兼职教师199人。全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开齐开足率达10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上报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强化体育改革,推进体教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全区各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规范、高质量的上好体育课,更好地帮助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厦门十中、灌口中学等作为体教融合先行校,摸索出一套具有集美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在全区中小学校在市、省及以上赛事频获优异成绩,培养出大量的优秀运动人才,不仅有被媒体誉为“会在未来照亮中国篮球后防线”篮球运动员林葳,也有在2020东京残奥会男子跳远T38决赛中以7米31强势夺冠,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的田径运动员朱德宁。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本区现有体育专职教师640人,体育兼职教师199人,体育教师生师比168.73,基本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本区高度重视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立足时代需求,不断强化体育教师教育理念,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5年内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参加提升培训,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2024年集美区中小学成立4个名师工作室,分别为陈子霞、周存益、陈鹤岩、苏丽娟名师工作室,共有12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同时成立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指导青年教师发展。近年,在省、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优异成绩,李林小学刘方成老师在2020省技能赛中荣获中级职称组一等奖、李林小学林霞老师在2022省技能赛中荣获中级职称组一等奖、实验小学蔡良刚在2022省技能赛中荣获中级职称组二等奖、滨水学校史孟洁在2023市技能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创新体锻模式,抓好品牌建设
1.坚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一是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和大课间活动。科学有效开展闽南童玩、各类球操、啦啦操、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回形跑、体育游戏、Tabata体能训练等项目,通过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树牢“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等意识,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师生共同参与锻炼,充分保证每人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二是体育活动积极服务“双减”,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以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后时间,真正落实“双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三是举办集美区第二届“诚毅之辉·活力校园”评选展示活动,共评选10所活力校园,深入总结交流和宣传学校体育改革取得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多样。2024年集美区不断落实教体融合,大力开展三大球、三小球等12项青少年体育联赛,全年近1.1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在2024年厦门市篮球、武术等体育赛事中斩获佳绩。通过常态化比赛活动,以赛带练、以赛促练,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间互学互促,切磋体育竞技技术、增强体质,增进情感,不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良好品德。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让每位学生切实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集美区在市级各项体育赛事中斩获佳绩,中小学篮球比赛中小学组和初中组8支球队全部进前八强,其中高浦小学男篮和后溪中学初中男篮获得冠军,杏南中学男篮获得亚军;中小学足球比赛中,滨水学校足球队获得小学男子组亚军、小学儿童组一等奖;2024年厦门市中小学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我区共获10金、13银、12铜;2024年厦门市中小学举重锦标赛中我区共获5金4银2铜;2024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帆船帆板锦标赛中我区共获得9金6银1铜。高浦小学蝉联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U12福建赛区冠军。
3.抓好体育特色品牌。积极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新型学校体育特色模式,推动学校发展体育特色,培育“活力校园”。截至2024年,培育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5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6所、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校1所、国家级排球基地校1所、省级武术传统校1所、省级篮球传统校、市级基地学校8所,以“一校一品”浸润体育课程活动,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四)发展足球运动,营造运动氛围
全区大力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现有各级各类足球特色校25所,校园足球兼职教师25名。常态化开展中小学体育校园足球比赛,在2024年第十届中小学校园足球锦标赛赛事共设小学儿童组、小学女子组、小学男子组初中女子组初中男子组、高中男子组共6个组别共有来自近30所学校的54支队伍,800余名足球小将参加,比赛场次达155场是集美区校园足球的年度盛事。本次赛事首次在淘汰赛阶段采取主客场制,让更多的孩子们近距离去感受足球,体验足球的魅力,进一步浓厚了集美区校园足球氛围。
(五)完善设施改造,建设智慧体育
1.完善体育场地改造提升。2024年以来,集美区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竞争性分配项目”等,投入体育资金约1263余万元,有效优化中小学校园运动场地、设施条件,包括新增“智慧体育”项目9个,体育馆改造3个,运动场地及活动场地改造16个。同时创建“儿童友好学校”30所,促使校园场地有效融合运动功能。
2.推进智慧体育建设。遴选滨水学校、新亭小学、坑内小学、新源小学、杏滨小学等一批“智慧体育”试点校,将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效评”全方位打造智慧体育教学平台,采购安装一批AI运动设备,丰富学生的“课间十分钟”,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健康体验和更高的运动效果。
(六)开放体育场地,促进全民健身
为了缓解城市体育设施供给不足,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就近健身的需求,2024年完成集美实验小学、园博学校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全面向社会开放,截至当前集美区共有20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是一项民生工程、爱心工程、健康工程。
三、下一年度发展思路与整改措施
(一)树立健康理念,落实欢乐课间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精神,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每学年举办校运动会,定期组织年级、班级、教研组之间的体育比赛。组织学生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改革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
上好体育课和体锻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推进集美区第三届“诚毅之辉·活力校园”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各校在接下来的大课间中,展现形式各样的活动内容,新兴体育项目入课堂,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既锻炼学生身体,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锻炼1小时,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优良率和及格率。尝试推进每天1节课体育课的试点学校,探索体育课程落实管理。
(三)落实健康监测,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