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工作要点》《法治集美建设规划(2021-2025年)》《集美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及《集美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推进我区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努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主要做法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4年度区委教育工委164个基层党组织3055个党员,通过厦门党建e家平台,“三会一课”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纪相关条例理论学习共986场次。
集美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和市委系统回顾厦门经济特区40年奋斗历程得出的“三条重要结论”,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提升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素养
通过切实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宪法、主要法律制度和行政、教育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2024年7月集美区教育系统完成了对校级领导及后勤、财务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此次普法工作邀请到厦门市公物采购招投标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阮芳锫、市财政局条法处处长林日清、局财务审计小组林晓玲、厦门鑫永安会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干远,分别给全体参会人员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通过此次普法工作,强化了队伍的法纪观念,提高管理队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执行力,以推动集美区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强机关和校园法治教育宣传
1.点面结合,设立“法治教育基地学校”。 这里的“点”指的是一所学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教育过程及教育实效。这里的“面”指的是全区教育系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教育过程及教育实效。全区法治教育“面”上的工作要做好,就要靠一个又一个的“点”上工作。4月10日,我们授予厦门十中、曾营小学、英村小学为首批区级“法治教育基地学校”,让这三所学校在法治教育某些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2.课内外结合,发挥课堂法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是营造深厚的知法、学法宣传氛围, 要求各校利用LED屏、广播站、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校园走廊等载体进行相关法律的宣传,集中开展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引导师生自觉崇尚宪法、遵守宪法,提高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每学期初利用各年级各学科教材教法讲习的机会,对老师进行法治教育的培训,以思政课教师为法治教育的主力军,学科教师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育人元素,并且把育人目标落实在每一节课之中,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3.校内外结合,发掘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但不能忽视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一是聘用校外法律顾问,如曾营小学聘请资深律师林秉哲为学校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林秉哲顾问为全校教师就“如何依法执教”多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发,深入浅出地把充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例佐证相结合,让教师们深刻理解相关法律知识。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学校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在预防和处理学校法律事务和纠纷上多了一道保护,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和校园安全稳定。
4.长计划短安排,搭建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集美区为每一所学校配备了综治副校长,同时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副校长,来加强领导力量。一是依法治校。以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改革创新成功经验和制度成果,为推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及各项事务治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建立章程。为加快推进“一校一章程”工作,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5.巧用特殊日子,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精心组织设计,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