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2024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时间:2025-02-24 21:48 阅读人数:

  

   集美现有区属幼儿园160所、小学4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6所,完全中学4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近年来,集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我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获市对区教育“两项督导”双优等级。2022年,入选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在2022年市对区履行教育职责网络督导评估中评分排名第一,在市教育局对区教育局2022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中评分排名第二。202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县”。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24年,我区被确认为2024年“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2024年,成立“生活·实践”教育集美实验区。

  一、主要情况

  (一)教育资源提质扩优

  近三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学位3万余个,新增2所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60%。厦门十中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集美职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A类学校”。

  高位嫁接区外优质资源有新突破。与福建教育学院合作共建集美实验学校,与华侨大学、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合作共建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师范大学集美高新实验学校,引进厦门五中集美校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福建研究中心。

  探索集团化办学集美模式有新进展。组建13对优质城区学校加乡村学校的1+X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组建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的3个教育集团,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学校。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集美区学校内涵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指导意见》,实施乡村义务教育振兴工程、城镇学校品位提升工程、小片区协同发展工程,通过“抓两端、促中间”,推动实现全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立足“抓常规、提质量、树典型、推成果”,明确六大重点任务,推动灌口镇和后溪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推进普通高中有特色多样化发展。乐安中学和杏南中学获评“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灌口中学和厦门十中入选“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分别为科技高中和艺体高中)。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在2022年职教高考中,我区学生斩获全省制造类、餐饮类两项全省第一。集美职校被确立为“厦台校企融合办学试点学校”,两篇案例入选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在近两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4个;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中获得金牌4个,金牌数全市最多;在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

  (三)队伍建设有力强化

  坚持高质量引才。聘请9名教育名家任区教育发展顾问,通过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引进1名区属中学副校长。修订《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方案》,完成37名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聘任和布点工作。

  坚持高质量育才。实施“校长领航工程”,成立新一届中学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小学和幼儿园管理研修室,实施“采蜜”和“酿蜜”行动,开办嘉庚书房校长学堂。实施管理干部培养“青蓝工程”,建设后备干部梯队。深入实施“名师远航工程”和“新秀启航工程”,举办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开展教学名师五级结对“双带教”活动,实施《青年教师入职后五年培训和考核方案》。在职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54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教师163人。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2023年,174名教师先后在市级及以上教师技能竞赛中获奖;174名教师在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一等奖37人,获奖总人数和一等奖人数均居全市六区第二;在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竞赛中,综合排名连续3年居六区第一。

  坚持教科研引领。构建了区域全员教育科研模式。2021年来,获评2所“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校”,2项课题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80项课题获省级立项,在全市位居前列。

  (四)“双减”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健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联动治理机制和资金监管机制,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治理经验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100%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100%全覆盖,开展“2+3”模式的学校占比达100%,城区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活动的学校占比达100%。

  (五)“五育并举”扎实推进

  一是打造“诚毅”德育品牌。培育27所集美区特色办学基地学校,作为陈嘉庚教育思想研究实践基地,举办“嘉庚论坛-教育治理分论坛”、“诚毅之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和“诚毅之家”家庭教育研讨活动,持续擦亮嘉庚教育品牌。近年来,获评2项省级思政金课,2项省级德育典型案例。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实施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完成全区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百分百聘任,全覆盖建立“一校一品”科学教育品牌,杏东小学被评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乐安中学学生在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斩获2项最高奖(福建省仅此2项)并受省教育厅表扬。在二十一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我区获得8金、10银、10铜,获奖等次、总数均居全市六区第一。在第40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区获奖75项,获奖等次、总数均居全市第一。

  三是提升体育和艺术素养。因校制宜发展体育特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近年来,培育了15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6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排球基地校、2所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举办两届中小学“诚毅之辉·活力校园”体育展示交流活动,学生近年参加各级体育赛事战绩颇丰,集美小学联队在2021年厦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蝉联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高浦小学夺得2023年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福建赛区冠军和全国南区赛季军。在2024年市级各项体育赛事中斩获83金90银63铜。立足闽南文化艺术、影视产业基地等区域特色资源开展特色美育,建设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每年举办区级主题美术作品展和形式多样的艺术周艺术节。近年来,培育4所美育实践基地、6所中小学影视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各级艺术活动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奖19项。

  四是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构建产学融通、多方协同的新型区域特色劳动教育模式。成立“集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培训中心”“集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中心”,提供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学生劳动技能体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等项目服务,完善劳动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近年来共培育21家市级研学实践基地、17家市级劳动教育基地、13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集美学子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8项,区教育局获“春华秋实”赛项“全国优秀组织奖”。集美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在全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讨会和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五是推动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举办两岸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持续探索家庭教育有益经验;后溪中心小学《创新“三亲”模式 助力家校共育》案例获《中国教育报》报道,滨水学校、新城幼儿园入选2023年厦门市家庭教育特色学校(园),5所校园入选2023年厦门市家庭教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