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美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2-01-14 08:32 阅读人数:

  关于集美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12月27日在集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胡国才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区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14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9%。

  区级财政收入4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2%。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33.2亿元、上年滚存结余0.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9亿元和调入资金4亿元后,合计收入98.3亿元,扣除财政支出85.1亿元、上缴上级支出3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亿元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3.4亿元。

  区本级财政收入4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2.6%。区本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33.2亿元、下级上缴收入1.4亿元、上年滚存结余0.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5亿元和调入资金4亿元后,合计收入93.8亿元,扣除财政支出77.9亿元、上缴上级支出3亿元、补助镇级支出3.2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亿元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3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9.4亿元(完成预算的70.8%),加上上级专项补助0.7亿元、上年滚存结余24.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2.2亿元后,合计收入69.1亿元,扣除政府性基金支出18.7亿元、上缴上级支出16.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2.2亿元和调出资金4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7.8亿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9.4亿元(完成预算的70.8%),加上上级专项补助0.7亿元、上年滚存结余24.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2.2亿元后,合计收入69.1亿元,扣除政府性基金支出18.6亿元、上缴上级支出16.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2.2亿元、补助镇级支出0.1亿元和调出资金4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7.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扣除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3亿元,年终无滚存结余。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均为区本级。

  (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使用情况

  全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余额27.9亿元,加上2021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8亿元(主要是超收收入、收回部门结余资金),扣除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9亿元(主要用于教育、环卫保洁、产业发展专项支出),2021年末全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22.8亿元。

  区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余额24.3亿元,加上2021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亿元(主要是超收收入、收回部门结余资金),扣除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5亿元(主要用于教育、环卫保洁、产业发展专项支出),2021年末区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9.5亿元。

  由于财政预算年度执行工作尚未结束,以上财政收支执行数均为预计数,待编成财政决算后,再专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决算情况。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1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52.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亿元,专项债务48.2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余额为0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0亿元。全区政府债务均为区本级政府债务,经测算,债务率约为41.8%,债务风险可控。

  (四)2021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围绕区委确定的全区中心工作,有效落实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决议要求,主要工作和成效:

  1.两手抓、两促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疫情防控“有速度”。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统筹调度资金、加快经费拨付、加大资金监管。支持打赢本土疫情防控歼灭战,全面保障全员核酸检测、流调转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重点区域防控等工作有序开展。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控战线。稳步推进全民疫苗接种,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年累计安排疫情防控资金3亿元。

  助企纾困“有温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预计全年新增减税8亿元。投入0.6亿元,支持留厦过年,缓解节后“用工难”。落实促进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助力商贸消费市场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十一条企业纾困减负增产措施。优化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连续两年成功申创财政部等五部委提出的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出资0.4亿元参与设立厦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25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5.2亿元融资支持。发挥融资担保“稳定器”作用,出台重点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办法,安排0.3亿元支持区担保公司做强做大,截至11月在保户数2,217户,在保余额达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

  聚势赋能“有热度”。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578.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辖区企业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支持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开展县域集成改革,全市率先出台鼓励银行加强对台金融服务奖励考评细则,引导厦门银行推出福建省、重庆市首个专门为台胞设计的线上两岸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强化“基金+项目+园区”为一体的基金招商体系,截至11月,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类企业466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区产业引导基金跻身全国区级同类基金3强。通过基金招商新增落地项目212个,其中高能级项目42个。引导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占全市增量近两成。投入1.1亿元,持续繁荣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厦门北站商圈、同集路商业带,支持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培育新兴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多元化消费业态。

  强链补链“有精度”。投入1.4亿元。加快空间载体建设,持续推进厦钨、橙联等产业项目以及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软件园三期等片区建设。投入11.5亿元,兑现各类企业、人才扶持资金,其中:创新创业扶持3.8亿元;民营企业扶持0.4亿元,惠及企业2,661家。修订工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成长型工业企业扶持办法、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体系。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家,市级以上(含)众创空间46家。依托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2.锻长板、补短板,推动民生福祉改善

  教育发展“有高度”。投入27.5亿元。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增幼儿园学位1,620个、初高中学位7,800个。优化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化配置,全面启动校园清凉工程。启动“1+X”合作办学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引进编程教育进校项目。高位嫁接教育资源,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正式揭牌,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整合成立,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开办。支持职校双高建设,成功举办2021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支持教育基金会筹建和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深化与集美大学合作共建。

  社会保障“有暖度”。投入8.8亿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创业贴息、创业奖励等政策扶持。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水平,支持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完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待遇保障体系。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启动老年人助餐工程。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累计为10,047名被征地人员提供4.3亿元养老保险贷款担保。加快推进安置房、公租房等保障性用房建设。

  守护健康“有力度”。投入7.4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至 740 元。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深化医联体协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试点建设智慧药房,对社区居民常见用药实施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取药。提升改造灌口镇卫生院,加快建设锦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普惠性托育示范点机构1家。新增母婴室2处,改造多性别母婴室3处。为适龄在校女生提供免费接种HPV疫苗。持续落实老年人幸福安康险、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健康惠民政策。支持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文化底蕴“有厚度”。投入3.6亿元。持续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支持嘉庚剧院运营,提升文体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爱党氛围。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传承历史文脉。支持完善全域旅游产业要素供给体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3所学校对外免费开放体育设施。持续办好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集美学村艺术节、“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修订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办法。支持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提升改造。

  社会治理“有硬度”。投入5.1亿元。支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完善房屋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一楼一档”制度。开展农村在建房屋清查整治。支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支持“雪亮厨房”运营,落实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优化、新增公交线路,落实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机制。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支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3.树样板、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速度”。投入2.8亿元。实施“正本清源”排水管网改造,源头解决雨污混流问题。新建改造污水收集纳管,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东安南路等道路改造工程,打通滨水路断头路,实现信毅路下穿隧道顺利通车。加快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建设灌水线、杏美路等农村道路。加快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停车场、公交候车亭等建设。

  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投入6亿元。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和杏林大桥-新阳大桥段岸线整治工程。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提升,支持杏东、杏北生活区以及灌口东部片区绿化提升工程,启动特色园林风情道路建设,创建城市主干道整治样板。实施新村、浒井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支持杏东公园提升改造、宁宝公园配套工程建设。

  乡村振兴提升“满意度”。投入6.4亿元。开展引智下乡,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和示范动线沿线村庄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农村大病防贫救助保险。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各类政策性补贴。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支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支持三李城商业中心等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出台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提升涉农资金使用质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等方面东西部协作机制,精准助力彭阳县巩固脱贫成效。开展省内山海协作,支持清流县、漳平市、新罗区发展。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消费帮扶。

  环境保护增强“舒适度”。投入6.8亿元。支持建设重点监控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大气网格化平台。开展扬尘污染巡查,强力推进扬尘污染管控。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地下水污染工业企业调查。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入河、入海排放口整治。支持深青溪、苎溪、许溪等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推进后溪、瑶山溪等水体生态修复。开展海域整治工作。持续推进环境卫生与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4.促改革、防风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开源节流提高“保障度”。落实“紧日子”,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压紧压实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2021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平均压减20%,一般性支出压减0.1亿元。持续加大资金清理整合力度,累计收回财政存量资金6亿元、清理处置历史遗留往来款项20.8亿元。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用足用好政策支持。提升直达资金使用绩效。围绕核心领域,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9.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亿元,一般债券1亿元。为降低年度还本压力,申请再融资债券23.2亿元。为缓解征拆项目垫资压力,通过加快与上级部门结算核销垫付资金、争取征拆备用金额度等方式,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28亿元。

  深化改革提升“引领度”。落实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管理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分类编制政府保障事项清单,全市率先实现区级层面保障清单发展经费全覆盖,初步构建政府保障事项清单信息化系统。建立项目支出排序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修订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完善出台预算执行考核奖惩办法。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初步构建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结合财政可持续发展,开展对新增重大项目、重大支出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完善重点评价常态化机制,选取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资金合计7.5亿元开展财政重点评价。规范财政投资建设项目预算管理。集中攻坚历史遗留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和征拆项目结算工作。

  防范风险增强“安全度”。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债务常态化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兜牢兜紧“三保”底线。落实“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截至11月累计下达镇街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4亿元。防范金融风险。联合多部门建立防范非法集资常态化工作机制。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重要领域、重点区域的风险企业专项排查,累计发现疑似异常企业876家。

  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度”。推进闲置资产盘活,提升资产运营管理效率。全市率先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健全国企代管资产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草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机制。出台加强镇(街)下属企业管理工作方案,强化镇(街)下属企业管理。支持产投公司成立区招商服务公司,创新招商方式和服务方式。

  规范行为增进“纯净度”。严格落实“1+X”专项督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资金,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国有资产管理、镇街财政收支管理、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财政审核管理等专项检查。优化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强化财会队伍建设,开展财会队伍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提升财政透明度,实现部门、单位预决算公开全覆盖。突出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强化监督结果应用,巩固提升监督成效。协同推进“智慧财政”系统建设与应用,织牢资金监管“防护网”。

  各位代表,2021年我区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财政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疫情影响深远,经济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收入增长持续放缓,重点保障领域支出刚性增长,预算紧平衡特征异常凸显;二是支出质量效益亟待提高。一些支出政策效益不高,部分政府资金闲置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领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与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部分领域依赖财政投入模式的瓶颈凸显,市场化机制和手段运用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与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等一系列扎实有效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既要正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也要看到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2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编制预算,推动辖区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从宏观层面上看,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微观层面上看,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经济增长呈趋势性放缓,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财政收入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另一方面,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相继落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辖区优势正日益彰显。综合内外环境,预计2022年财政收入将稳中向好。

  财政支出方面。刚性支出和重点项目需求旺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进民生福祉、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等,都需要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

  综上分析,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处于极度紧平衡,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决过紧日子,加强政策和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预算平衡和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资源统筹。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地编制收入预算,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地安排支出预算,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二是做到有保有压。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乱铺摊子。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根据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安排各项支出,集中力量保障重点支出。三是加快提质增效。优化政府保障事项清单,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增强资源配置与发展战略的匹配度。树牢花钱问效理念,推进财政政策更加精准有效。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四是增强可持续性。扎实细致抓好风险防范,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平衡管理,科学合理控制全区财政性投融资规模,严格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不做脱离发展实际和财力情况的过高承诺。

  按照上述原则,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三)全区以及区本级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59.6亿元,同口径增长8%。

  区级财政收入预算51亿元,同口径增长7.5%。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7.9亿元、上年结转3.4亿元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亿元,扣除上缴上级支出3.1亿元后,可安排财力84.8亿元。相应安排财政支出84.8亿元。收支对抵,全区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46亿元,增长9.3%。区本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7.9亿元、镇级上缴收入1.1亿元、上年结转3亿元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亿元,扣除上缴上级支出3.1亿元、补助镇级1.2亿元后,可安排财力79亿元。相应安排财政支出79亿元。收支对抵,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科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亿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国防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人防、民兵和预备役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4.2亿元,主要用于公检法司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4)教育支出28.6亿元,主要用于新改扩建学校支出、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加大民办学校扶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终身教育等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3亿元,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入产学研合作,扶持新兴产业及战略性产业,创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出。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亿元,主要用于文化、旅游、文物、体育、传媒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亿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等支出。

  (8)卫生健康支出6.4亿元,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计生事业发展及老龄卫生健康事务支出等。

  (9)节能环保支出0.6亿元,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8亿元,主要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政道路养护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支出。

  (11)农林水支出3.8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支出。

  (12)交通运输支出0.3亿元,主要用于公交线路运营补助、道路交通专项整治等支出。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5.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产业发展引导支出。

  (1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0.8亿元,主要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气象服务等事务支出。

  (15)住房保障支出1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住房改革支出等。

  (1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6亿元,主要用于消防、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事务支出。

  (17)预备费0.8亿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处理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支出。

  (18)其他科目支出0.2亿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金融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付息和不可预见的新增政策支出等。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2亿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6.5亿元和上年结转7.8亿元,扣除上解市级分成收入和轨道建设资金8.1亿元后,政府性基金可安排财力28.2亿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8.2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主要支出科目安排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5.4亿元,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4亿元、土地开发支出1.7亿元、城市建设支出15.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0.9亿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0.1亿元、公共租赁住房支出0.3亿元、农业生产发展支出0.3亿元、农村社会事业支出0.7亿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支出1.7亿元及其他支出0.1亿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1.1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支出1亿元和土地开发支出0.1亿元。

  (3)债务付息支出1.6亿元,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付息支出1.4亿元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付息支出0.2亿元。

  (4)其他科目支出0.1亿元,主要是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相关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3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安排财力0.3亿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0.3亿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支出主要用于扶持国有企业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规定,我区将在上级下达2022年新增债券额度后及时编制预算调整草案,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四)2022年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

  1.聚焦能级量级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

  聚能产业链群发展。安排8.7亿元。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整合、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拓展产业招商空间,推动安仁产业园二期和模具产业园加快投用。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增效。持续扩大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影响力,充分发挥“基金+园区+产业”协同效应,健全基金服务体系。优化股权投资企业奖励政策,吸引优质基金聚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搭建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

  聚势创新驱动引领。安排3.8亿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三高”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修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众创空间、招商引智扶持政策,持续发挥教育部“蓝火计划”项目、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载体纽带作用。推动产城学人融合,健全高校产业技术联盟运作机制。深入实施升级版“聚贤集美”人才计划,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安排1.5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惠企政策。支持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神州数码鲲鹏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改善融资和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锁定推动优质企业上市目标,不断扩充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创新对台金融服务,推动外汇业务便利化。

  深挖内需发展潜力。安排1.2亿元。落实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做优“集美欢乐购”消费品牌,结合传统消费旺季和重点节假日,鼓励重点商圈、商贸企业开展贯穿全年、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拓展休闲农业、文化商演等消费载体,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加大培育电商力度,积极扶持优尼康、七个半裁缝等本地时尚电商发展。深入发展集美特色旅游品牌,促进全域旅游市场消费。

  3.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提升优质均衡教育。安排28.7亿元。实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10项提升行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苎溪高中、曾厝小学、浒井幼儿园、垵山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教室护眼灯改造。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健全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支持高位嫁接,推进集团化办学等多元合作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层次。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后延时服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安排8.8亿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落实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住房租赁保障补贴。落实助残、扶弱、济困、优抚等帮扶政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家庭养老床位补助、老年人助餐补助、适老化智能化改造补助等涉老政策支持。支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安置房、公租房等保障性用房建设。

  打造健康集美之城。安排7.5亿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做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市妇幼集美院区建设进度,支持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完善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治能力,巩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支持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安排3.7亿元。开展艺术普及、体育健身、阅读宣传等系列全民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升改造公益临时足球场。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办好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海峡论坛两岸庙会、“听见集美”音乐会、全国健身锦标赛等文体活动。借助金鸡百花电影节平台,策划举办“‘看见·集美’青春影展”和中国电视剧大会暨2022年影视基地峰会。完善“研学+青创+文旅”的融合发展机制,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安排5.7亿元。深入开展“平安集美”创建,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坚决打好扫黑除恶持久战。持续推行社会治安综治保险,构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健全城市安全防灾减灾体系。推动瓶装燃气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普及安装。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安全工程”,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支持宁海、孙厝、叶厝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4.打造宜业宜居标杆,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安排4.5亿元。完善路网体系建设,打通区域交通“中梗阻”脉络,推进324国道、仙棋大道等主干道征拆,支持西莲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加快建设深青工业组团后山头路延伸段道路等断头路。改善交通设施配套体系,加大公交场站、公交候车亭、停车场建设,推进道路路内停车泊位智能化建设。支持园博苑教育岛提升改造。

  加速城市更新进程。安排8亿元。加速推动杏林老工业区、集美东部新城更新,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开展整村征收,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建设和杏林大桥-新阳大桥段岸线整治工程建设。支持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提升道路周边景观。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修缮,支持有价值传统构建保护利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安排7.6亿元。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做好工地扬尘和露天焚烧污染防治,建设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近零碳排放区。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三大片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持续开展劣Ⅴ类水体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湾(滩)长制,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落实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推进环境卫生与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建设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支持建设岛外最大大件废弃物处理厂。

  加力乡村全面振兴。安排8.9亿元。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围绕“一村一品”,推进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乡村振兴财政资金投入方向,稳步提高产业投入占比。持续推进陪伴式乡村运营服务,建设灌口“田园牧歌”和后溪“山海文明”动线。大力推进森林绿化、林相改造。支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与宁夏彭阳县东西部协作,持续开展省内清流县、新罗区山海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努力完成2022年预算任务

  2022年,我们将按照上述预算安排和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目标,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培育厚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培育优质财源。加强招商全要素保障,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增强财政增收后劲。深入挖掘存量龙头企业、总部企业潜力,支持上下游业务整合,做大在集经济贡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帮扶措施,优化政策兑付流程,增强企业获得感。

  强化收入组织。提前研判税源变化趋势,增强税源培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实现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强化收入质量管控,夯实收入持续增长基础。盘活各类存量资金资源,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管理。

  争取上级支持。抢抓政策窗口期,围绕核心领域,做好政府专项债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工作。围绕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用足用好中央财政直达资金。

  (二)坚持精打细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按20%压减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综合定额,按3%压减交通费定额。继续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和往来款项清理力度,及时调减或取消执行进度慢、可暂缓实施或低效无效项目资金。

  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政府保障清单管理。分类调整、优化政府保障事项的范围和标准,实现区直部门、镇街政府保障清单全覆盖。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通用支出标准和行业领域专用标准。健全支出预算排序机制,试点选择基建项目、信息化建设类项目开展跨部门排序。优化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拓展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覆盖范围,提升绩效目标设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对新增资金需求500万元以上的产业、民生政策和项目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试点选取部分重点评价结果提交同级政府、人大和审计部门审阅,选取部分重点评价整改情况随同重点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开。开展财政收支总体情况绩效评价。

  (三)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升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厦门市国资国企大数据监管平台及集美区国有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区级财政投融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长效管控机制,推动已竣工项目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持续落实闲置资产盘活工作,建立经营性闲置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加快转变民生投入方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强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增强民生政策措施精准性、可持续性。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协调推进医疗、污水等重点领域价格和财政补助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着力优化产业扶持方式。转变涉企财税支持方式,梳理规范存量政策,强化新增政策审核。厘清政府保障边界,整合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产业基金、融资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升资金使用质效。

  (四)严防风险守底线,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政府债务风险防线。强化全口径债务动态监控,健全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兜牢“三保”底线,落实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和“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机制。严守金融风险底线。健全信贷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完善监测预警,抓好非法集资及互联网金融等涉众型金融风险稳控工作。严把财政资金安全线。强化内控内审、动态监控、专项监管和专题培训,健全财政监管体制机制。推进“智慧财政”系统建设,提升财政经济数据智能化运用水平。

  严肃执行财经工作纪律。贯彻落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预算收支范围、强化部门预算监管、加大预决算公开晾晒。持续落实“1+X”专项督查机制。强化财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财会人员培训体系。认真落实人大审查监督发现问题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

  各位代表,赓续初心勇担当,聚力攻坚谱新章!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抓攻坚、打硬仗,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坚定不移促转型、提质效,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区而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全区财政总收入:注册并经营在各行政区的企业税收区级分成收入、上划市级税收收入和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含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不含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区级非税收入(不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2.区级财政收入: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按市对区财政体制确定,属于区级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不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包括区级固定收入、市区共享收入中的区级分享收入。

  3.区本级财政收入:指区级财政收入减去镇级财政收入(灌口镇、后溪镇)。

  4.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保持年度间政府预算的衔接和稳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设置的储备性资金。

  5.三保: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6.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即根据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各部门支出需求。

  报告相关数据图解

  一、全区2021年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情况

  (一)三本预算执行情况

  图1-1:

  2021年集美区三本预算收入预计执行情况图(全区)

  单位:万元

 

  图1-2:

  2021年集美区三本预算支出预计执行情况图(全区)

  单位: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图1-3: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收入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全区)

  单位:万元

  图1-4: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财力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全区)

  单位:万元

  1

  图1-5: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支出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

  (全区按功能分类科目)

  单位:万元

 

  二、区本级2021年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情况

  (一)三本预算执行情况

  图2-1:

  2021年集美区三本预算收入预计执行情况图(区本级)

  单位:万元

  图2-2:

  2021年集美区三本预算支出预计执行情况图(区本级)

  单位: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图2-3: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收入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区本级)

  单位:万元

  图2-4: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财力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区本级)

  单位:万元

 

  图2-5:

  2021年集美区一般预算支出结构预计执行情况图

  (区本级按功能分类科目)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