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美区2020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0-12-07 07:59 阅读人数:

  关于集美区2020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2020年11月27日在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胡国才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2020年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调整草案,请予审议。

  一、1-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9.87亿元,增收3.45亿元,增长3.24%,完成年初预算的85.24%,超序时进度1.91个百分点。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8亿元,增收1.37亿元,增长4.21%,完成年初预算的88.27%,超序时进度4.93个百分点;上划市级共享税收入37.82亿元,增收0.49亿元,增长1.30%;上划中央“四税”38.06亿元,增收1.59亿元,增长4.37%。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27亿元,同比增支4.90亿元,增长8.69%,完成预算的80.79%。

  收入方面: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显现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运行总体呈现较大下行压力。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降,随着复工复产、助企纾困政策的落地见效,经济增长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带动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二季度财政收入触底回升,三季度由负转正,自9月起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截止10月我区财政收入运行好于预期,优于全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幅较全省、全市分别高出5.64个百分点和3.04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较全省、全市分别高出6.11个百分点和5.9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非税收入是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1-10月实现区级税收25.25亿元,增长1.46%,拉动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11个百分点;实现非税收入8.73亿元,增长13.11%,拉动区级财政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是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带动收入增长。分税种看,非主体税种是拉动区级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自10月起首月增幅转正,同比增收0.01亿元,增长0.14%,其中:增值税下降0.18%,主要是受疫情、减税降费以及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0.64%,主要是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加上部分房地产项目完成确认收入以及疫情期下部分批发零售业、软件信息业企业销售增长带动收入增加。非主体税种同比增收0.35亿元,增长2.42%,拉动区级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增值税增长0.36%,主要是部分房地产项目完工清算增加一次性收入;个人所得税增长35.3%,主要是股权转让增加一次性收入以及二手房交易复苏。分行业看,1-10月,全区五大重点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软件信息业)区级税收增长呈现两升三降格局。制造业和建筑业收入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1-10月分别实现区级税收5.57亿元和0.9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11%和下降1.83%,较一季度降幅分别收窄14.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和软件信息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但体量依旧偏小,1-10月分别实现区级税收1.9亿元和0.69亿元,增长21.12%和21.66%;房地产业实现区级税收13.55亿元,下降0.45%,税收总量在区级税收体量中占比过半。

  支出方面: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趋于常态化形势下,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统筹预算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严控增量资金,用足中央直达资金、债券资金和上级专款,全力保障“六稳”、“六保”重点领域资金需求。1-10月,全区用于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4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累计兑现惠企资金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5%,财政支出持续保持较高强度。当然,在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个别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偏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绩效管理还不到位、财政投资项目未及时办理决算等等。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57.03亿元,增收56.12亿元,同比增长6167.07%,完成年初预算的98.67%。主要一是2019年12月出让集美区11-11片区杏林北二路与杏锦路交叉口西北侧9#地块尾款入库15.76亿元;二是2020年新出让地块入库28.64亿元(其中:2020年7月出让集美区11-14环东海域新城片区滨海西大道与东安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入库19.54亿元; 2020年9月出让集美区侨英街道11-14片区滨海西大道与侨英路交叉口西北侧地块入库9.1亿元);三是存量安置房转限制性出让安置房补缴地价款入库11亿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33.78亿元,同比增支18.5亿元,完成预算的55.05%。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5亿元,同比减收0.51亿元,下降50.28%,完成年初预算的50.24%。主要是去年同期清缴历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尚未发生,同比减支0.23亿元。主要是部分支出待结算后列支。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区人大预算决议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紧抓细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疫情期间政府采购、资产保障等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推进财政资金统筹、强化预算执行等资金保障措施,全面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截止10月,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0.94亿元。二是落实落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细市三十九条、市八条、区二十条等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用好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应急还贷资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贷款贴息、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等信贷支持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截止10月,累计兑付疫情期企业扶持资金1亿元,其中:减免房租0.38亿元。累计下达资金0.24亿元,举办欢乐购、促消费系列提振市场人气活动,助力复商复市。

  (二)聚焦聚力招商引资,持续拓宽财源建设

  一是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多点发力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应减尽减。实施问策于企,面向165家重点企业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后疫情期政策诉求调研。2020年1-9月全区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02亿元。二是优化提升辖区营商环境。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信贷资金支持辖区企业发展。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截止10月,累计提供担保总额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3%。推广融资增信基金,截止9月累计为104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1.59亿元。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建立采购负面清单,免收投标(响应)保证金、降低代理服务费费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提质增效服务精准招商。优化招商机制,修订跨镇街招商税收分成办法,促进区域联动招商。转变招商方式,建立投资顾问机制,支持采购招商服务。打造政策洼地,落实工业、商贸业、影视业等涵盖辖区重点产业一揽子扶持办法,出台促进智能视听产业、“三高”企业发展若干举措,修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筑业、人才租房补贴等办法。持续优化政策兑付流程,提升政策兑现时效。截止10月累计兑现各类扶持企业资金5.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扶持资金0.6亿元、创新创业企业扶持资金1.4亿元。四是推进资本市场扩容发展。试点开展县域集成改革,创新对台金融合作机制,率先打造两岸金融合作特色突出的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稳步扩大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规模,截止10月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类企业291家;持续打造基金聚集高地,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规模已超556亿元。助推企业上市,截至10月新增上市企业2家、过会企业2家,全区累计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16家、省级后备企业9家、市级后备企业37家。

  (三)加力加码开源节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1.多措并举开源节流。一是过好“紧日子”。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压紧压实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和业务费在年初预算压减15%和18%、疫情期间压减5%的基础上,再平均压减5%,截止10月全区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1.2亿元。二是激活趴窝资金。实施更加严格的存量资金盘活措施,结合部门银行账户年检,激活沉淀资金。截止10月累计收回存量资金3.82亿元,清理处置历史遗留往来款项10.68亿元,收回或调整年度内难以形成支出的项目资金2亿元。三是拓宽财力来源。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比例。四是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围绕核心领域,力争获得更多上级资金支持。1-10月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7.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2亿元、再融资债券2.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4.21亿元。

  2.聚焦聚力重点领域。一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保障基层托底能力,加大镇街转移支付力度。截止10月累计下达镇街专项转移支付4.8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1倍。二是有保有促夯实民生支出。全面落实中央直达资金工作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管理办法,量化工作要求,建立监管通报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助标准,完善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财政分级补助办法,支持新开办校(园)建设。加快建设健康集美,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支持老年人日间照料及农村幸福院、老年人养护中心建设和运营。加大弱势群体扶助力度,推进爱心厦门建设。三是全力攻坚加速重点建设。保障马銮湾片区、新城西亭片区、软件园三期等重大片区土地房屋征收资金需求,截止10月累计安排征拆资金136亿元。持续提升辖区城乡品质,累计安排17亿元支持城市维护、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

  (四)推深做实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提升管理实效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试点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制定零基预算改革时间表、路线图,试点编制政府保障事项清单,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健全“有保有压、能增能减”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规范部门项目管理,分级分类优化项目设置,构建“8+N”一级项目设置体系。二是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围绕工作节点,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实预算绩效运行“双监控”。完善重点评价常态化机制,选取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等重点领域资金共计7.3亿元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的工作机制。三是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压实业主单位职责,简化资金审批流程,细化支出进度考核,健全财政投资项目支出管理。完善财政审核管理机制,调整财政投资建设项目预结算审核范围,提升审核效率。

  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开展闲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摸底,推进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存在争议的公共基础设施等经管资产确权入账。二是引导国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国企商务招待行为、资产出租行为,梳理、修订国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制度体系,强化国资国企监管。出台政府主导使用区属国企自有资产运营补助办法,优化代建流程,充分发挥国企服务地方经济作用。

  3.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一是严守债务风险管控底线, 强化债务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二是依托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以财政资金活动监控为重点,提升监控系统预警和分析能力。三是抓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三公”经费等常规检查,聚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征拆资金、中央直达资金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落实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建立台账,对账销号。强化审计检查结果应用,巩固提升整改成效。  

  三、2020年预算调整情况

  综合考虑1-10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全年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建议对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作适当的调整。

  (一)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情况

  1.全区

  全区财政总收入调减1.54亿元。

  区级财政收入调减0.02亿元,加上市对区体制净补助调增1.47亿元(主要是增加市级结算补助等,下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增0.1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调增2亿元,调入资金调增2.95亿元,区级财力调增6.56亿元。财政支出相应调增6.56亿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27.35亿元,增长1%,区级财政收入预算38.48亿元,增长1.57%。区级财政支出预算76.43亿元。

  2.区本级

  区本级财政收入调增0.2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调减0.19亿元,非税收入调增0.4亿元),加上市对区体制净补助调增1.47亿元,镇对区体制净上缴调增0.54亿元(增加镇街上解财政扶持政策经费等),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调增2亿元,调入资金调增2.95亿元,合计财力调增7.17亿元。财政支出相应调增7.17亿元。

  预算调整后,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33.4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4.34亿元,非税收入9.1亿元),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70.79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情况

  根据今年我区土地招拍挂进度情况,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增32.2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调增15亿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调增2.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调增4.21亿元,扣减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调增0.1亿元,土地基金收入等上解支出调增6.2亿元,调出政府性基金调增3亿元,合计当年财力调增44.2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调增44.2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4.21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保市场主体等抗疫相关支出3.9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0.28亿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90亿元,根据当年财力,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81.21亿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情况

  根据年度收入完成情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调减0.2亿元,扣减调出资金调减0.05亿元,合计当年财力调减0.1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调减0.15亿元。

  预算调整后,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8亿元,根据当年财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0.6亿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

  四、下阶段财政工作安排

  为确保调整后财政收支预算顺利完成,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区人大有关决议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努力实现全年预算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固本培源,力争完成全年任务

  一是聚焦营商环境再优化。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市区联动、协税护税协同工作机制,做好政策宣传指导,简化政策兑现申报程序,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活力的“加法”。二是对照年度目标组织收入。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按月做好收入预测,对照任务目标依法组织收入。三是聚焦招商引资再发力。着力优环境、抓招商、促发展,精准策划招商引税,加快引进一批高能级项目、头部企业和创新资源,引导区域内外税源集聚,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产出效益,力求在财源增长中缓解收支矛盾。坚持长短结合、有效施策,在培植长远可持续财源的同时,注重缓解当前财政收入困难,持续加大房地产项目清算入库。

  (二)着力结构优化,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一是坚持节用裕民。落实各级“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压紧压实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宣传经费、会议培训经费。二是保障重点支出。优化民生投入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民生兜底,合理把握民生支出提标扩围的节奏和力度。用好用足政府债券资金,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支持新城建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攻坚。三是加快产业扶持方式转变。推动扶持资金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运用产业基金、融资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增强政策、资金的带动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投入“乘数效应”。

  (三)着眼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一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合理界定政府保障范围,编制政府保障事项清单,分类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支出预算排序机制,打破资金分配固化格局,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提升支出政策精准度。加强支出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审核,持续开展政策执行绩效监控和跟踪问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围绕重点领域,以绩效为导向实质清理一批存量支出政策,将更多资金统筹用于支持重点建设。三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污水处理、停车场、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管养等领域建设,提升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益。加快医疗等重点领域价格调整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奖补贴息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提供优质的养老、托幼、医疗、文体等服务。统筹用好国有企业融资空间,鼓励国企通过市场化融资途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四)聚力关键环节,有效防控财政运行风险

  一是有效防范债务风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根据财力情况和年度偿债规模,提前做好偿债资金安排,确保债务偿还有保障。完善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控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管理,算好投入产出平衡账,确保建设资金有来源。二是健全全过程监控体系。依托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事前阻断、事中监控、事后监督”全过程动态监控预警,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警规则,筑牢财政资金支出安全防线。三是落实“1+X”专项督查。持续加大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和“三公”经费日常监管。聚焦社会热点和保障重点,开展重大政策、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健全违规行为惩戒机制。四是积极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落实巡察、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持续加大预决算公开透明度。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突出,财政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因素。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提振精气神,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不断开创财政事业新局面,确保圆满完成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