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长期致力于闽台两岸及传世珍贵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利用博物馆直观的展品,宣传文物政策,普及文物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厦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华侨出入祖国的主要门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许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为了把厦门打造成一座文化之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厦门市博物馆1983年筹建,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旧馆位于风景如画的鼓浪屿八卦楼。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基地。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厦博旧馆的建筑、规模、内容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使厦门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新世纪之初,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厦门市社会事业发展时,根据全市人民的意愿,决定斥资数亿,在由美国著名的凯勒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具有地标性建筑的厦门文化艺术中心里新建一座博物馆,使之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圣殿。
厦博新馆建筑面积2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9597平方米,库房面积2800平方米。2006年6月,经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入厦门市博物馆,核定人员编制64人,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厦门市文化局管理。新馆比之旧馆,建筑面积扩大六倍,展品征集与陈列内容都将大为增加并更有特色。厦博的新馆建设与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地建设一个在全国博物馆界有地位,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厦门市博物馆,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厦门市博物馆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厦门市博物馆新馆的办馆方向及陈列主题作出了明确的定位。随着新馆的分期逐步建设,馆藏文物与展品的征集将有所侧重,不断充实,力争形成系列,以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档次,增强观赏性。目前,已有《厦门地方历史陈列》、《闽台古石雕大观园》展正式对外开放,《闽台民俗文物陈列》、《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陈列》、《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等三个基本陈列也在紧张的筹备和布展中,还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馆际交流,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活动。
厦门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两万件。有历代陶瓷器、书画、典籍与契约文书、玉器、铜器、木雕、石雕、民俗文物、国际友谊礼品等,已经鉴定的三级文以上文物约2000件。
丰富的馆藏品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资源,多年来博物馆培养的人才队伍在馆藏文物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本馆单独或与馆外合作出版了《鼓浪屿建筑艺术丛谈》、《到鼓浪屿去看老别墅》、《厦门风物》、《厦门碑铭》、《厦门方志》、《青铜器鉴定概论》,英文版《中国厦门》、《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闽南古陶瓷研究》、《厦门典藏契约文书》、《漳州窑素三彩瓷》、《厦门窑》、《莆田窑》等书刊著作十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200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丰富的馆藏品也为开展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本馆根据厦门历史发展轨迹与文化特色,结合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的优势,坚持以基本陈列为主,同时着力搞好临时展览,以增加活力。建馆以来利用馆藏品开办的主要陈列有:《厦门历史》、《特区建设》、《友好往来》、《馆藏玉器》、《厦门书画精品》、《厦门体育明星》、《鼓浪屿建筑摄影》、《古石雕大观》、《闽南民间古陶瓷》、《闽台民俗》等,其中《闽台民俗展》荣获1998年全国文物陈列十大精品奖。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经过广大文物博物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厦门市博物馆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事业,必定能繁荣与发达名称:厦门市博物馆
地址:体育路95号
联系电话:0592—5371607
费用: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