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集美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时间:2020-08-31 16:46 阅读人数: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9年,集美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六稳”工作部署,突出现代服务业,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推动,突出创新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37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73亿元,增长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下降3.7%;财政总收入126.1亿元,增长2.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7.9亿元,增长9.6%。人均可支配收入5.06万元,增长10.5%,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万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万元,增长10.6%。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金龙、宏发等4家企业跻身2019年福建省制造业企业百强,立林科技、中汽客等获评福建省单项冠军,厦钨永磁电机产业园、奥佳华、厦晖气门嘴等项目加快建设。软件园三期实现营收245亿元,增长40%,入驻企业增至1900余家,员工超3万人;宇信鸿泰、柚子家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巨龙信息、快商通等一批优质企业落地运营,电子城、易尔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发展,同集路商业带、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北站商圈三大商圈初具雏形,尚柏奥特莱斯、宝象红星美凯龙、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开业,嘉晟供应链二期、中马普洛斯投入运营,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工。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表现亮眼,新增注册影视企业200余家,“集美集”影视文创园营收近9亿元,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包印地块)改造项目开工。集美新城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国内首个音乐产业艺术综合体星巢·越中心对外运营。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2300万人次,增长15.7%;实现旅游收入超120亿元,增长19.1%。

创新引擎加快升级。全区研发投入水平达4.31,位居全省非基本财力保障县第三名。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排名全市第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厦门分所落地运营,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转换产学研合作成果10项。依托卓越创新中心等专业机构精准辅导企业,创新设立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6人,柔性引才1425人,选拔区级拔尖人才21人,兑现各类人才扶持奖励补助1.1亿元。“双创”迈向升级版,14家众创空间获评市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创新“369”招商机制,梳理公布可招商的土地、厂房、办公空间“三张地图”,围绕“六大产业链群”布局,形成总部、龙头企业等九种招商力量,打造前端招大商、中端落政策、后端抓服务的全链条招商队伍。赴北京、深圳等地召开专场推介会,引进太平洋保险、鼎晖基金等高能级企业,策划生成招商项目324个、总投资近1100亿元,其中已落地38个。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吸引200家股权投资类企业注册,基金规模达303亿元。集美产业引导基金跻身母基金全国百强榜单,促进43家优质外地产业项目落户集美,基金投资项目总体估值约70亿元。

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完善。集美新城基本完成官任整村征收,片区功能更加优化,人气商气进一步集聚。马銮湾新城完成开发建设规划修编,“两环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全区“两违”管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违建别墅、“大棚房”整治成效显著,新增违建趋零,历史违建逐步消减。全年完成征地4331亩、拆迁70万平方米,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完成位居全市前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34亩、供而未用土地2760亩,在岛外各区率先完成上级下达的处置任务。福厦高铁客运专线、地铁4号线、6号线建设提速。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6条,建成候车亭20座,投用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位754个,杏东路、集源路等4条道路试点收费停车。新建公园绿地24个,新增绿化面积9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全市前列,高标准完成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任务。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投用大件废弃物处理厂,完成垃圾分类30个示范小区和10个示范村建设,全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完成荣坪老旧小区改造,园博公寓、珩琦公寓竣工,西客明珠等7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窗内等35个新增安置房项目加快选址,新增安置房产权证办理371套。宁宝等4家农贸市场完成2.0标准改造。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加快18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名特优农产品推荐平台,扶持仙景芋、坂头蜜柚等特色产业,做大金玲珑、塔斯曼等高新农业基地,引进并推动嘉康集团总部、文源山等4个现代农业项目。乡村旅游稳步发展,试点首批民宿10家,果乐园、白虎岩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市级重点示范村二农、田头基本实现试点示范效果,23个自然村农房整治全面铺开,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管网全覆盖,田头村入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2个村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赋予农民集体资产更多权能。三李城等3个国企合作开发的集体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孙厝、东安等2个集体发展项目签约。

区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优良率排名全市第一,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53件主办的信访件办结48件,阶段性办结5件,西海域养殖清退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坂头石兜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河湖长制高分通过水利部考核评估。编制完成“三溪”流域系统化治理方案,实施污染源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155起。率先全市开展雨污水管网溯源排查,编制海绵城市、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生成水环境治理项目44项,策划114个污水设施新建改造项目,实施月美池截污,完成排海口整治项目16个,完成杏林污水厂扩容改造。土壤污染源管控有力,建成全市首个重金属企业及国省控重点企业环保智能化监控项目,实现更加严格的全过程监管。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51.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以上。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再就业1.5万人。建成农村幸福院6家、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家,基本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展示和监管平台。引进中交集团参与养老社会化运营,推进高端养老社区项目落地。建成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体系,加大双拥优抚安置力度,发放各类抚恤补助安置经费2408万元。发放全市第一本低保电子证照,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覆盖率达100%。深化对口帮扶甘肃省和政县工作,劳务输转与培训均位列全市第一。集美(清流)共建产业园位列全省共建园区第三名,帮助清流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移交竣工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学位6000个。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工,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14所中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验收,区特教学校通过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17人,招聘新教师336人。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落地并开工。灌口镇中心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竣工,初步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在全市率先开通家庭医生服务热线,家庭医生签约突破10万人。软件园三期体育馆开馆,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成功举办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两岸龙舟文化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高规格品牌活动;嘉庚精神宣传月、嘉庚文化周系列活动更具时代特色,集美街道获评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国家级、省级两岸交流基地和青创基地增至6家,国庆台湾彩车落地集美展示。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扎实。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刑事警情下降幅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全力开展创稳工作,构建“5+1”的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模式,积极做好司法救助、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工作,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打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案件。完成28个“雪亮社区”建设,“家住厦门”智慧小区治理平台试点增至6个,城市公共安全平台、12345热线平台实现多中心合一实体化运作。67个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全部完成优化提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制度,打通常态化晋升通道,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乡厨合作社荣获“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成立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6个镇街、4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工作。完善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两级责任制,有力推进宗教工作专项治理。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工作。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动“基层减负年”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会议和文件减少45%,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强化信访复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达97%,“一号通办”创新模式被省效能办作为典型推广。商事主体增至8.9万户,居岛外四区之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初显,实现审批时限减至“975”目标,并为重点项目实施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政府系统“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和非公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等238项问题,精心组织纪念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政策洼地,兑现扶持企业资金7.2亿元,减税降费15亿元。优化营商司法环境,成立全市首家“分调裁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渠道,快速化解近50%民商事纠纷,让企业“打官司”不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