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政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01-21 16:22 阅读人数:

       ——2020年12月29日在集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胡旭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集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是集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规上工业总产值1186亿元(含火炬企业),增长6.8%;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增长8.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0.2亿元,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速。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坚持抓防控、重统筹,经济发展迅速回暖

  疫情防控卓有成效。始终秉持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全力落实属地责任,率先全市梳理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处置流程。坚决守好厦门北站、三个高速路口、集美长途汽车站入厦防线,坚决扛起嘉庚体育馆人员分流和酒店境外入境人员健康管理责任,坚决做好市定点救治医院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服务保障。全力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奋战在一线,认真细致、尽职尽责,牢牢把守疫情防控“第一关口”;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在一线,夜以继日、如履薄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疫情“清零”。

  护航企业乘风破浪。营商环境评估在全市六区排名第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第一时间出台20条政策支持企业共渡难关,5天内即兑付第一笔扶持资金,累计兑付疫情期间企业扶持资金超亿元,其中为承租政府性资产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3800万元。全年减税降费超5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强区放权”审批服务事项32项,“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8.4%,67个高频事项实现秒批秒办。率先全市开通省外务工人员“返厦直通车”。率先实现新设立企业“一窗通办”。推出“阿集在线”“集美i企宝”“在线坐席+不见面审批”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线上政策兑现、供应链招商等服务,被人民网等中央媒体报道。全年新增商事主体19128家,累计数量达98342家,规模居岛外各区第一。

  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成果丰硕。建立“1+N+1”闭环管理机制,创新“云招商”“云签约”,聘请12名商海精英、业界翘楚担任招商投资顾问。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从选址到投产仅用时3个月,中粮·大悦城、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中建五局海西投资等99个高能级项目落地。全年新增洽谈项目2094个、落地项目1136个、落地投资总额2119亿元,分别是上一年度的4.7倍、12.4倍、12.8倍。实施“百日冲刺行动”,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5个,总投资1270亿元,创历史新高。福厦客专、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等165个重点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征收工作再掀新高潮,基本完成蔡林、潮瑶等8个整村征收任务,全年完成征地8800亩、房屋征收163.5万平方米,市对区重点项目和征收项目考核综合排名全市第二。

  主导产业质效双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8%,实现营业利润增长超过40%。康柏机械、扬森数控等10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奥佳华、厦晖气门嘴等行业龙头项目竣工。软件信息业势头强劲。软件园三期新增交付研发楼52万平方米,注册企业增至3900余家,入驻企业超2500家,员工超3.8万人。电子城·国际创新中心一期交付使用。齐悟科技、云茂互联等项目签约落地。石头城、宇信科技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闽南首家特斯拉中心开业,云城万科里全面开街。“云逛街”直播带货、“集美欢乐购”等活动撬动消费超7亿元。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达达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德邦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落地。文创旅游业稳步回升。成功举办首届电视制片大会,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建成投用,凤凰卫视等一批影视企业落地,累计注册影视企业近700家,集美已成为影视拍摄热门取景地和产业投资聚集区。杏林湾水舞光影秀、科探奇妙夜成为夜游网红打卡点。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亿元,助力我市成为疫情背景下旅游人气恢复最快城市。

  发展要素加速集聚。修订出台“三高”企业、软件信息企业发展奖励政策,兑现奖补资金超1.4亿元。新增“三高”企业103家,累计入库488家。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组建“高校专家技术问诊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连续五年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市对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全市第一。区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数量及规模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鼎晖、阳光融汇等一批国内知名基金总部落地,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突破600亿元,正成为东南最具影响力的金融高地。政府性融资担保各项考核指标稳居全市各区第一。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含过会待发行1家),占全市增量三成,年度上市企业数创历年之最。

  (二)坚持抓协调、促融合,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城市颜值更加靓丽。集美新城实现“十年集聚成城”目标,核心区西亭片区完成整村征收,公共配套再上新台阶,人气商气全面集聚。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湾大道核心路段主体建成,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用。稳步推进市政大提升工作。新增备案停车场46个,投用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8400个(含路面停车位)。第三轮绿化提升改造19.3万平方米,完成铁路高速沿线环境整治超1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提质增速,投资9500万元提升已建安置房和公租房,完成航海生活区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382栋存量危房全部清人封房。“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示范小区户数占比提高至92%。全区“两违”管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新增违建趋零。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开展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行动,重拳整治涉气“散乱污”企业,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区入河排水口、排水管网溯源排查工作基本完成,入海排放口完成整改。杏林湾及九天湖水质明显改善,国、省控断面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年均值达Ⅱ类标准。海域养殖清退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海岸带修复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杏林大桥-新阳大桥岸线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有力。区、镇、村居、宗地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办结。

  乡村振兴亮点频出。基本建成新324国道和许溪溪林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动线,全面串联沿线9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19个乡村特色景区。“一革命四行动”深入推进,新改建农村公厕19座,完成农房整治超3300栋,村容村貌发生较大转变。完成许庄、双岭等17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品诚源花卉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塔斯曼中药材、仙景芋等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三李城商业中心等村集体发展项目有序推进。实施引智下乡工程,吸引高校师生团队和台湾青年参与乡村建设。后溪镇蝉联三届、后溪村首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三)坚持补短板、强保障,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财经学院、集美工业学校和乐安小学纪念办学100周年,华侨大学迎来60周年校庆,嘉庚办学精神和侨校特色进一步彰显。建成集美区实验小学、鱼孚幼儿园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建设学位10620个。华锐莱普顿双语学校北校区建成投用,厦门二中集美校区、苎溪高中开工。新招聘教师717人,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6人。161所民办园实现分级普惠性收费管理。52所中小学全部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验收。健康集美行动扎实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开工。“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开工建设太保家园国际颐养社区,建成集美区老年人养护中心,新增投用3家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全覆盖。集美区人文馆、集美新城体验馆对外开放。承办全国健身锦标赛、中国乒协国青国少集训选拔等品牌赛事。

  民生保障精准兜底。全面落实“爱心厦门”建设“五大行动”“四项机制”,全方位关怀保障弱势群体,建成6家助残“爱心屋”、4个儿童关爱示范点。稳住就业“基本盘”,新增城镇就业登记1.9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44期,培训合格人员数居全市第一。积极推进低保扩面,率先全省实施“农村大病防贫救助”项目,全区特困人员全部由政府兜底供养。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入开展,清流县、和政县均按期实现脱贫摘帽,市对区考核8项指标居全市第一。与龙岩市新罗区建立“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对子,新增挂点大池镇北溪村(老区村)。

  社会治理有序有力。全区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31.8%,降幅连续四年居全市首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纵深推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源头化解工作机制,创新驻所“公证+”警调联动模式,调处成功率达99.5%,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年度优秀行政执法制度。挂牌成立全市首家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首家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深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亡人数降幅均居全市第一。12345热线答复满意度全市第一。顺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创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坚持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激励广大干部主动作为、干事创业,机关效能进一步强化。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治区工作成效显著。加强政务公开,区政府官网在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全市第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打分,高质量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复率100%。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推进基层减负,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风会风继续改善。全面制止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审计、外事、侨务、人防、气象、保密、老龄、精神文明、工会、妇女、儿童、青年、红十字、粮食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们牢牢把握跨岛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成功抗御“莫兰蒂”超强台风,成功服务保障金砖厦门会晤,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总量保持岛外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连攀500、600、700、800亿元四个台阶,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9%、8.2%,三次产业结构从0.4 : 51.7 : 47.9调整为0.4 : 46.9 : 52.7,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规上工业年度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软件园三期、杏林湾营运中心等一批产业载体全面发挥作用。人口集聚规模领跑岛外各区。二是城市建设实现新提升。“一心四片”加速融合,集美新城十年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拼出跨岛发展集美速度;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山海蝶变。厦门首条地铁1号线跨海通车,4、6号线全面开工。福厦客专启动建设。“两纵三横”对外联系主骨架路网基本成形。三是生态环境焕发新气象。获评国家生态区称号。空气质量领跑全市。水环境质量达近年最好水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覆盖城乡的立面改造和绿化景观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人均绿地面积全市最高。四是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获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首批教育强县(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4万个、医疗床位562张。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次。实现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五是人文特色呈现新亮点。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侨乡文化名镇名村,“一精神三文化”深入人心。创立“集美节”国际旅游品牌。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对台研学基地。成功举办嘉庚论坛、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品牌活动,对外影响力不断彰显。六是政府服务展现新作为。营商环境稳居全市前列。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1066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审批承诺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5.7%。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全市首创“一站式”惠企窗口,创新“一号通办”新模式,被省效能办作为典型推广。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经历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少困难,新旧动能也尚在接续转换,龙头项目储备不足;二是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还要继续提高,水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三是公共服务配套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学位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提升,文化体育养老产业发展还需加大力度;四是政务效能仍需改善,便民服务还不够优化,少数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有所减退。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主要发展思路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根据区委八届二十八次全会部署,我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人文集美”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抓招商促发展,构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打造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科技新城、人文新城,着力推动城市规模品质双提升,在“岛外大发展”中率先成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副中心,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设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的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基本建成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中争当排头兵,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25年突破1330亿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22%。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战略任务:

  一是在壮大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思路,优化提升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挥集美文教区智力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以“三高”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群,加快集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向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中心进军。

  二是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一心两翼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高标准推进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建设,集美东部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杏林老工业区等城市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体系,全力打通断头路,抓好水环境等生态治理,构筑连片成势、环湾布局的城市发展新空间,凸显城市副中心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区”。

  四是在塑造“人文集美”形象上实现新突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和丰富“一精神三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嘉庚精神影响力,努力把嘉庚论坛打造成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心灵契合、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品工程。传承百年学村文脉,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建成“最美侨乡”。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在两岸融合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是在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上实现新突破。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强大动力。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马上就办”常态化机制,全面建设数字政府,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按照区委的部署,我区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为: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区将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样板城区。发展质效持续优化,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突破2660亿元),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建成区域创新中心,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健康集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区基本建成;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居民收入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平安集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2021年主要工作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工作至关重要。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1%和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完成市级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围绕创新发展、优化环境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扣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培育内生动力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积极争取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更多园区落户集美,积蓄区域创新动能。打造“三高”企业集聚区,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力争全年新增“三高”企业100家。推进“文教区”提升为“创新极”,加快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等项目落地。持续推进“聚贤集美”人才计划,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链群多层次人才需求,新引进一批杰出科学家、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推进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教育部“蓝火计划”项目、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优质资源,探索双创升级融合新路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集监管、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发力“夜经济”,持续繁荣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厦门北站商圈、同集路商业带,推动中粮·大悦城项目开工,IOI棕榈城、世茂综合体等开业运营,跟进大明广场、圣果院、凤凰花城等已建成商业体的招商进度,引入优质商业资源。抓住各大节庆时点,支持银泰百货、尚柏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培育家政、康养、文旅、教育等新兴消费,探索推动建设中日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扩大汽车、餐饮等传统消费,发展多元化消费业态,全面增强消费增长新动力。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度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探索加强与金砖国家在软件信息、文化演艺等优势产业上的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发挥集美、杏林两个台商投资区台资集聚的优势,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智能制造、冷链物流、健康养老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及联建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促进区域各类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先进地区营商环境的最优做法,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驱动,打造全覆盖、多层级、一体化的产业政策矩阵,开展帮扶企业政策评估,提升政策实施精准度。强化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机制,拓宽政银企对接渠道。优化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推动所有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完善“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服务,推广惠企政策“一窗通办”。

  (二)紧扣稳中有进,更加注重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机械装备,推动金龙智能网联新能源客车产业化项目建设。扶持宏发电声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高压直流继电器、智能继电器等输配电新产品。支持国安达、中骏智能等行业新兴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科力电子、美科安防等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开工,力促维爱吉、永兴东润等项目地块出让。推动全区智能制造企业联合发力,形成以航天思尔特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链群。做大做精新材料,支持厦门势拓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打造生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的创新引领作用,初步形成新材料产学研共进格局。推动安仁产业园二期、模具产业园等平台建成投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软件信息业提速增效,持续推进软件园三期建设,力促再建成50万平方米研发楼,力争全年新增入驻企业500家。加快马銮湾智慧产业组团(集美)、公安部一所南方技术基地等载体建设步伐。推动唯一网络、易点生活等项目投入运营。培育壮大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集美物流园、北站片区等三大物流产业集聚区,推动德邦智慧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力促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投用。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引进集美山地旅游项目运营主体,助力园博苑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持续深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全力推进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建设。

  多措并举招优引强。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抓手,突出围绕我区主导产业,依托诚毅国际商务中心等空间载体,精心精准精细开展招引工作,着力培育总部经济,新增引进一批国内外高能级企业,全力推动佳龙蓝地球文旅产业总部、北大青鸟音乐产业基地、银麦国科生物医学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积极创新招商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招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活用基金招商、平台招商、顾问招商等方式方法,继续推进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品牌建设,力争年末基金管理规模突破800亿元,用资本撬动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紧扣城乡融合,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管理

  拓宽基建投资广度。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对外交通和内部路网体系持续完善,重点推进轨道交通4、6号线集美段及福厦客专等项目进度,持续优化各大组团、重大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大力推动进岛通道等堵点治理。加紧破解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区域停车难问题,推进集灌路桥下停车场等项目加快建设步伐,探索利用政府储备用地、公共绿地、边角地等新改建一批停车场、停车楼,力争新增停车位2000个。推动绿化提升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延伸,提高建成区整体景观绿化水平。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规划引领,对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新梳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推动集美新城建设提质提效,加快“一心、两片、两园区”的发展提升,持续集聚人气商气,促进产城学人深度融合。推动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建设加力加速,片区内骨干路网和公建配套加快建设。谋划集美东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杏林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启动四季芳园、集美花园等30个老旧小区改造。继续实施旧村改造,完成西滨、陈井等征收任务,启动东厝寨、窗内等整村征收。加大轨道交通、轨道平衡用地等征收力度,全年力争完成征收土地5000亩、房屋150万平方米。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提升轻微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加快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坂头-石兜水库水质达标率100%。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攻坚,实现全区水质监测断面稳定达标。实施九天湖综合治理工程。强化近海域环境保护,坚决遏制海域养殖回潮。推动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新阳大桥岸线整治项目,落实入海排污源及海岸线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抓好重点企业土壤隐患风险排查复查,强化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杏林湾周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排水管理进小区。实施燃气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协同开展“瓶改管”工作。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增量,打造“线上+线下”回收体系。强化市容管理整治,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开展餐饮业油污治理。保持“两违”高压态势,严控新增“两违”形成,逐步清理整治历史违建问题。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合力推进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等整治,坚决遏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全力防范变量。推进“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整改,进一步提高闲置土地处置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海”大环线串联格局,以双岭、田头等11个首批市级乡村民宿试点村为支点,促进乡村旅游点线化、规模化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围绕“一村一品”,推进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加工产能向黄地脐橙、新村蜜柚等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加快建设文源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现代都市农业基础设施。继续落实“一革命四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森林绿化、林相改造,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的鲜明底色。新谋划一批村集体发展项目,积极探索被征地人员补偿资金参与村集体发展项目新模式。

  (四)紧扣社会民生,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托底作用。进一步织密筑牢安全防线,科学精准做好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发热门诊、药店、诊所的哨点作用,保持社区联防联控常态化运作,把牢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关口。进一步落实落细“人物同防”措施,强化入境人员、物资、设施、设备,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和安全防护。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建立防控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扎实做好应急演练、力量保障和人员物资调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加强个人防护,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优化提升社会事业。力促柏涛学校、凤山小学等4个项目开工、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等6个项目竣工。继续抓好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确保杏南中学和乐安中学顺利通过“达标高中复评”。成立集美区教育基金会。高位嫁接福建教育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灌口医院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端、专科医疗机构。出台扶持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推进医养服务进社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太保家园国际颐养社区加快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建成投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加快集美体育中心前期工作。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健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体系。

  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培育发展零工经济、共享经济,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健全重点群体就业的精准帮扶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兜底力度。加大创业贴息、创业奖励等政策扶持,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逐步健全社保体系,实现社保业务网上可申报率100%。落实区级参保补助政策扩面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6%。完善“绿洲计划”社会救助运行机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建立健全统一的救助信息平台。推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加快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进度。提升巩固精准扶贫成效,高标准打造“爱心集美”。

  有力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集美”创建,持续巩固“七位一体”主动创稳集美模式,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三级综治中心、“大数据+”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严厉打击商办类项目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信访矛盾联合调处,推进重访积案化解攻坚。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城区”创建活动。深入贯彻食品安全三年发展战略,打造集美食安名片,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固化道路交通亡人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做好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完成第一批村改居社区转型工作。深化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促进台企、台胞享受同等待遇。

  (五)紧扣党的建设,更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作风

  全面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强化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树立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意识。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政府智库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普法工作,大力营造法治文化和法治环境,狠下功夫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再主动、执行效率再提升、落实质量再提高,真正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继续精简会议和发文数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继续带头过“紧日子”,实行财政零基预算管理,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不待扬鞭自奋蹄,浔江潮涌正当时。壮阔“十四五”即将起航,前景光明、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