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管控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各项建设行为,特制定《厦门市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划是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守规划文本的有关规定。(文本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厦门市有关政策、法律、规范、标准的规定以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公约、宪章、指导性文件要求。)规划已编制完成,现将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街区定位
具有嘉庚风格的历史文教街区,体现“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核心载体。
二、街区保护范围
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另外,为加强对外围地段的管控,建设控制地带外围增加环境协调区。(具体界线详见图1 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四至及环境协调区范围图)
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73.6公顷,范围包括:东至养正楼保护范围东侧界线—集岑路—尚南路—南熏楼群保护范围北侧界线—公园路—嘉庚公园东侧界线—鳌园保护范围东侧界线,西至龙船路西段—鳌园路西段—岑西路,南至龙船路-鳌园路-鳌园保护范围南侧界线,北至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边界—岑东路—岑头路—集岑路—尚忠楼群保护范围西侧、北侧边界围合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为64.5公顷,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外,东至浔江路—鳌园建设控制地带东侧界线,西至龙船路西段—鳌园路西段—银江路,南至南堤公园海岸线—鳌园建设控制地带南侧界线,北至集源路—石鼓路—塘埔路围合区域。(具体界线详见图1 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四至图)
另外,在建设控制地带外围增加了环境协调区。面积约为100.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外,东至海岸线—鳌园建设控制地带东侧界线,西至集美大学水渠东侧岸线—集美大池岸线—厦门大桥立交匝道,南至海堤西侧岸线—南堤公园海岸线—鳌园建设控制地带南侧界线,北至集源路北侧80-100米范围围合区域。
图1: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四至及环境协调区范围图
三、保护内容与保护要求
规划从物质文化遗产确定了各项保护要素与具体内容。
表1: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序号 |
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 |
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保存状况 |
|
1 |
街区选址 |
街区选址背山面海,学村建设依山就势,构成典型的 “山-城-水”城市形态,是厦门最美的城市天际线之一。 |
|
2 |
街区肌理 |
疏密有序、有机生长的围合排列体现了早期中国校园规划由封闭走向开敞的变化;重视建筑与自然地形的关系,通过水系与街巷空间串联起单体历史建筑,形成整体风貌环境的重要元素。 |
|
3 |
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陈嘉庚墓(鳌园),位于嘉庚路24号 |
(2)包含6个文物点:①尚忠楼群,位于集岑路1号,含尚忠楼、诵诗楼、敦书楼;②允恭楼群,位于嘉庚路1号,含即温楼、允恭楼、崇俭楼、克让楼;③南侨楼群,位于嘉庚路8号,含南侨十三、十四、十五、十六;④南薰楼群,含延平楼、南薰楼、黎明楼(鳌园路27号)、道南楼(鳌园路19号);⑤集美学村科学馆,位于集岑路2号;⑥养正楼,位于集岑路3号 |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已上报,预计将于近期公布) |
(1)集美学村诚毅楼,位于嘉庚路1号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东门旁 |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1)集美寨遗址,位于鳌园路27号集美中学南侧的延平楼旁 |
||
(2)陈嘉庚故居,位于嘉庚路149号 |
|||
(3)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位于集美小学内 |
|||
(4)集美学村海通楼,位于嘉庚路1号 |
|||
(5)集美学村科学馆南楼,位于集美区集岑路2号 |
|||
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归来园与归来堂,位于尚南路1号 |
||
(2)集美学村钟楼,位于集美小学操场西侧 |
|||
(3)集美国姓井,位于尚南路1号归来园南部20米 |
|||
(4)陈文确、陈六使故居(文确楼),位于浔江路115号 |
|||
4 |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
(1)陈基墓,位于集美学村大门旁 |
(2)颍川世泽堂,位于尚南路48号 |
|||
(3)后尾角陈氏祠堂,位于尚南路16号 |
|||
(4)大社陈氏祠堂,位于祠前路5号旁 |
|||
(5)李林纪念园,位于集美中学 |
|||
(6)孙秀妹墓,位于集岑路与岑东路交汇路口 |
|||
(7)集美学村西校门旧址,位于岑西路40号旁 |
|||
(8)集美龙舟池,位于鳌园路 |
|||
(9)集美学村图书馆旧址,位于集岑路2号 |
|||
(10)集美学村福东楼,位于石鼓路5号 |
|||
(11)集美学村东西岑楼,位于岑东路7—25号、岑东路48—66号 |
|||
(12)集美学村八音楼,位于岑东路149号 |
|||
(13)集美学村植物园管理楼旧址,位于岑东路70号 |
|||
(14)南侨楼群,位于嘉庚路8号,含南侨一—十二 |
|||
5 |
历史风貌建筑 |
重点保护 历史风貌建筑 |
3处,南门、明良楼、侨友之家(南侨十七)(保护名录已通过评审,暂未公布) |
一般保护 历史风貌建筑 |
4处,包括学生活动室(动力车间职工宿舍)、群乐室、煦春室、葆真堂(保护名录已通过评审,暂未公布) |
||
历史风貌建筑线索 |
8处,包括大社供销社、泰和楼、松柏楼、登永楼、再成楼、怡本楼、引玉楼、建业楼 |
||
6 |
传统风貌建筑 |
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
58处 |
7 |
历史环境要素 |
古树名木 |
18株 |
其他历史环境要素 |
大社村牌坊 |
图2: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表2: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序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传承状况 |
1 |
嘉庚精神 |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 |
2 |
华侨文化 |
(1)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 |
(2)兼容并蓄的建筑文化 |
||
(3)兴学重教的风气 |
||
(4)爱国主义精神 |
||
3 |
闽南文化 |
(1)南音 |
(2)高甲戏 |
||
(3)龙舟赛 |
||
4 |
学村文化 |
集美学村历史街区名人辈出,主要名人包括陈嘉庚、李林、陈敬贤、张稚生、汪国真、宣伟、袁绍宏等 |
保护规划针对各种保护要素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整体空间格局、街区空间肌理、街区界面、街区历史街巷等。
街区中各保护要素若涉及多种规划或保护管理规定,其保护建设管理要求应依照最严格的规定或规划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