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对接会架桥产学研,助力产业“智”变跃升
2025-04-03 18:32
封面.png

4月2日下午,由集美区委人才办、集美区产研办指导,集美文教区管理委员会、集美区科技和工信局、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协办的人工智能及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前沿AI技术落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吸引近百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代表参与,通过主题分享、项目签约、政策解读、精准对接等形式,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双向快车道”。

前沿技术引领创新方向

大会伊始,行业专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分享。首先,厦门大学孙海信教授团队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余成金以“浅聊Deepseek大模型带来的机会”为主题,深入剖析了Deepseek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客服、内容生成等多个领域的巨大潜力。他指出,Deepseek大模型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并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随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冯良炳围绕“工业智能化中的3D机器视觉”展开演讲,详细介绍了3D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自动化、质量检测、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际案例的展示,让与会者更直观感受到该技术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质控能力方面的强大功能。 

  

校企联姻迸发转化活力

对接会现场,集美大学与西恩威(厦门)金属实业有限公司就“自动焊接控制系统开发”达成合作,该项目创新性地运用AI算法破解非标产品焊接难题。签约双方代表表示,这种“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科研攻关模式,有效破解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难题。

政策助力破除转化藩篱

联盟副秘书长王亦春深度解读了“四个一百”行动方案,为产学研合作注入政策强心剂。该方案通过“百名青师进百企”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百家企业建百站”推动研发载体建设,“百批学子访百企”促进人才培养,“百名专家解百题”攻克技术难点,为科技成果转化铺设“快车道”。

供需对接催生合作火花

在校企交流环节,企业技术“需求池”与高校成果“资源池”碰撞出激烈火花。兆祥科技抛出“运筹学算法的智慧调度”“运用大模型自动分析”的技术需求,蝉羽网络的“数字人唇形驱动算法研究”课题迅速得到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响应;金名节能发布的“算法优化”“数据集”课题,则与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方向高度契合。高校展示环节,来自华侨大学王成教授团队的“基于DeepSeek的智能交通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成果引起热烈反响,多家企业代表主动预约后续的技术洽谈。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本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联盟将持续打造“需求征集-成果展示-匹配推送-政策扶持-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产业沃土中生根发芽。

随着对接会的圆满收官,集美区在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领域再落关键一子。这场春日里的“智慧风暴”,正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澎湃的AI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