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实验室 创新链未来丨白鹭英才共筑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新生态
2025-06-26 11:50
图片16.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在市委人才办的指导下,市高层次人才协会联合集美区委人才办、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于6月16日成功举办“智汇实验室 创新链未来”——白鹭英才走进重点实验室系列活动首期专场。活动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专家人才走进集美大学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共探海洋科技前沿,共谋创新发展路径。

  科研平台开放共享 彰显“工海”特色实力

  活动首站,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德烽教授向与会人才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果。作为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科研基地,学院依托省级科研平台,构建了涵盖船舶动力、海工装备、新能源技术等方向的完整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吴德烽特别强调,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为己任,在智能船舶及其协同控制、海洋防腐蚀与智能防护、先进船舶动力、两岸海洋人才共育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为“海上福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实地探访创新平台 见证硬核科研成果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专家人才团队深入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研究平台、船用柴油机性能研究平台、海洋腐蚀与智能防护材料研究平台、无人船艇智能控制研究平台、船舶主动力装置拆装平台等五大核心实验室,近距离感受科研创新活力。从无人艇编队协同,到智能抗风浪养殖网箱的动态演示,再到海洋防腐材料的实景应用展示,每一项技术都彰显着实验室“顶天立地”的科研追求——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又紧扣产业实际需求。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经济性抗风浪离岸养殖网箱装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提升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水平;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创新成果则成功应用于多型科考船及工程船,助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

  

 

  顶尖学者论道前沿 共绘产学研合作图景

  座谈交流环节,三位学科带头人带来精彩分享。陈柏屹教授围绕“海洋防腐剂技术与防污技术”,提出跨学科协同攻关的破局思路;王荣杰教授以“船舶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与可靠性评估”主题,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扈喆教授则聚焦“经济性抗风浪离岸养殖网箱装备与软件”,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现实路径。与会人才代表纷纷就技术落地、人才定制化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分享结束后,人才代表与学者们围绕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展开热烈探讨。人才代表表示“实验室的科研方向与我们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期待通过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分享嘉宾

  

 

  人才代表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是厦门市推动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引领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组织高层次人才“沉浸式”探访重点实验室,彰显了集美大学在船舶工程领域的硬核实力,并有效促进了创新要素与产业需求的精准耦合,让实验室智慧真正流向产业一线。

  未来“白鹭英才走进重点实验室”系列活动将持续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厦门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提供坚实支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