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于莽莽苍苍的戴云山脉,早在唐朝年间,东辉村便有村寨。
这些山寨雄踞在群峰之巅,扼守着兵家必争之地。东辉村是灌口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民风淳朴,背山环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东辉大峡谷、山口庙、笔架寨遗址、徐厝后铳楼、金辉九十九间大厝等自然人文景观。
青山翠绿古木苍天,溪水潺潺果蔬长势喜人,掩于山间的东辉若隐若现。不用加滤镜修饰,就呈现一种自然美感。而你徜徉其间,不由自主地脚步慢下来、声音轻下来,静心感受古韵和时间的力量。
雄踞在群峰之巅,四周为绝壁悬崖,地势十分险要。用大石砌成的拱形寨门和山寨四周的围墙保存较为完整。山寨内屋顶已被捣毁、四周的灌木、瓦砾、杂草,似乎在告诉人们古山寨的壮观和所经历的沧桑。笔架寨,相传清初郑成功屯兵同安时,在此安营;辛亥革命时期,同安革命军亦在此练兵。
据史料记载,古寨墙依山势而筑,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南、北坡较陡,东、西坡较缓,开有东、西两寨门。寨墙以块石砌建,夹砌有宋代陶罐等碎片,局部借用天然岩体。如今,寨墙及寨门保存较好,门旁有石级可登墙顶。寨内东南有一小石龛,内供土地公(山神)。
因为莽草丛生,从山底到山顶两公里的路,却要走上1小时。东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林毅芳告诉记者,由于隐身高山之巅,笔架寨至今能维持最初的容貌,在古石寨东寨门前,是一堵威严厚实的石寨墙,四周的寨墙全部用巨石垒成。绕过寨墙,便是一个完好的寨门。
从古寨城墙上往西南眺望,笔架山型呈现眼前,山体逶迤,林木葱郁,一直延伸到越尾山、仙棋山。林毅芳说,笔架寨北门外有一地势较平缓的山坡,人称跑马场,据称当年是跑马练兵和农耕细作生产的场地。据传,这里的故事传说很多,最传奇动人的当属薛刚反唐逃出京城到南方山寨隐居,娶了山寨美女纪鸾英的故事。灌口双岭和长泰至今有薛家后代数千人。
那因何薛刚会逃到东辉笔架寨山上呢?相传唐朝薛丁山二儿子薛刚(人称“通天虎”,为人仗义,见义勇为)在元宵灯会上,遇见当朝宰相张天佐之子张宝在灯会街上欺侮民女,路见不平,动手救人,却不幸误入御灯棚(皇帝观赏花灯处),失足踢倒皇太子,致太子死亡。薛刚成为朝廷通缉要犯,催马绕道逃离京城。薛刚慌不择路,不知奔波多久,终于来到南方秀岭。在笔架山寨,巧遇纪鸾英,喜结良缘。在龙公岭上,薛刚安营扎寨,操练兵马,至今仍然留下许多遗迹。
一个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古山寨,一直默默地躺在山脊之上,几百年的沉睡,渐渐地抹去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走近它们,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