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社,集美南部古渔村
是集美发祥之地
也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家乡
古老的村落
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它透尽了厦门的娟秀
又萦绕着轻奢的南洋侨韵
集大美,成大社
……
/红砖古厝像摄魂一样的吸引着我/
来厦门之前,上海师大的师兄“提醒”我:福建是一个很原生态的地方。特别是福建的县级城市,有宗亲的地方家族意识很强。
许是失去父亲太久,一个人飘的有些倦了,潜意识需要被一些厚重的东西牵引,家长式的民风反而让我有种顺利落地的踏实感。更主要的是厦门的天气比较适合我的身体修复。
鹭岛虽是现代化海都,很多风景都是小时候在明信片里面才可以看得到。但说真话,历经千帆归来,这里的海岸线和高楼大厦都未入我法眼,倒是这里的红砖古厝像摄魂一样的吸引着我。
特别是来到集美大社。初识大社,只是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文艺气息。后来慢慢知道陈嘉庚,还在这认识很多艺术大家,再后来慢慢地融入这里的一草一木,慢慢地熟悉这里的每条街巷,每处嘉庚建筑。
/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嘉庚建筑、老街艺术/
我不是专家,非专业乡建、非专业研究老房子。但却和专业的老师们一起带着在校研究生走街串巷,分析记录……但愿自己的绵薄之为能助他们更多的呈现!
我不是导游,却和老师们带着来自远方的或陌生或熟悉的朋友,来大社居住或旅游。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嘉庚建筑、老街艺术,跟他们一起游学、领略闽南人情世故,品味大社的特色民宿、小吃!
我们也非官媒,却搭建自媒体,用诗歌、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一次次地传播《集大美》。
有人问我们做这么多为了什么?
只因为一份爱,深深地喜欢。
/藏龙卧虎、英雄荟萃之地也!/
因不了解而相遇又因了解就要分开。这说的好像是情感法则。但又好像人生处处都适用。
因不了解,本地人对外地人会有一种恐惧和偏见。因未深入,外地人也是人云亦云本地人如何野蛮如何不通情达理。
又都说爱之深恨之切。虽然我不是这里的人,却深深的喜欢、满满的爱。反而把这里当成自己前世的故乡。
“护犊子”人之常态。后来只要听到对大社不好的话,都会跟谁急!
集美大社是一个很有能量的地方,这里汇聚了各路人马、各色人才。
文艺一点的说法:“这里隐藏着生长!”
嘉庚故里——集美大社——藏龙卧虎、英雄荟萃之地也!
确实是啊,这里不仅有闽南味的古厝、也有南洋风和嘉庚韵的建筑,人文精神丰厚,民风民俗质朴,是闽南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缩影。这里曾经是民国文青的聚集地,几十年来驻扎过、至今仍在涌入的艺术家和文创人不计其数。
我的工作室——老街新雨诗歌小院坐落的这个村也就是陈嘉庚的故居,很多在周边住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曾知道,但是没有人不知道集美学村、厦门大学!
/最有情怀最美的中西合璧/
嘉庚故里——集美大社就像一颗闪着光的聚能量宝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能人异士;集美学村的学子们更像是散落在各地的珍珠,无论地处海角天涯、身在异国他乡,心都落在集美大社,像漂泊流浪的儿女,随时听候母亲呼唤:停泊靠岸……天冷就回来!
总感觉这里是海边故宫,你怎么都不会想象得到,这里是学校。沿海岸线龙舟池旁那排中西结合的绿瓦红砖楼房,现被全国各界研学的“嘉庚建筑”,居然是“集美中学”,而且是被尼克松总统赞誉的“世界上最美的中学”!
不要说是中学,连这里的小学和幼儿园,都是外面的人从来不曾见过的最有情怀最美的中西合璧最有代表性的嘉庚建筑!
每次经过……每天走在这些老石头铺就的街巷都有满满的幸福感。画里游的真切体验!
/嘉庚精神世代传/
“如果你有钱,很有钱的那种。你是要圈地为王,建庙堂,还是建学校?福泽绵延子孙后代。”
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承认:真正传扬文明、流芳千古的,总是那些心怀天下,有大爱、有格局、有方向的人。
陈嘉庚就是那么一位为教育无私奉献毕生甚至是带动整个家族致力于公益事业!嘉庚建筑不仅是旷世巨作,嘉庚学校培育的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嘉庚精神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被世人传承!
我来厦门也是为了儿童教育,虽然我没有陈嘉庚那么大的实力,我想这世上或许无人能超越他的个人魅力并收获他那么丰盛的荣誉。但是,我们的初心是一致的。
能够生活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就已经很荣幸了。还能经常听到看到关于他的传说,且被他的“诚毅”所熏染……
不求超越,只求突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世界的侨乡、侨领的故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陈嘉庚,越来越多的人被陈嘉庚文化所吸引。毛泽东的故乡宣传栏上就有陈嘉庚当年与毛泽东相会延安的视频不足为奇。
最让我欣喜的是:在我家乡文友的照片里意外发现:我的老家——周瑜故乡——安徽庐江的乡镇宣传栏上也张贴着关于陈嘉庚的照片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