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历史典故
杜氏家族故事:捐巨款援助国内抗战
时间:2024-12-16 11:41 阅读人数:

  当走进杜氏小宗时,你会感觉到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百年之前的马銮古地。

  清光绪十四年(1887年),经商初成的杜四端回到故乡建造房舍,先后建成“杜氏小宗”、“退闲别墅”、花园、洋楼及供族亲儿童上学的私塾学校“亦陶书室”,总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花园内有隐居桥、八角亭等建筑,种植椰子树、玉兰树、杨桃、蜡梅、观音竹等各式植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退闲别墅”、花园、洋楼建筑相继倒塌,现仅存“杜氏小宗”。

  眼前的 “杜氏小宗”为砖木结构,第一落明间设对开大门,门额置青石门匾,上镌“杜氏小宗”四字,墙身为八角形红色清水砖贴面,左右墙身中间镶嵌线雕松鹤、花鸟图青石雕。第二落明间设隔扇门,门扇镶嵌进口彩色拼图花玻璃,这是厦门地区迄今所见最早采用进口玻璃做装饰的中式民居建筑。杜四端的后代杜隆强说,这块彩色玻璃据说就是当年的原配,一直保存到今天。

  护厝天井设对开大门,墙身为六角形红色清水砖贴面,左右墙身中间也镶嵌线雕青石雕。回向中间大门门额上置青石门匾,篆刻着“迎曦光绪戊子年立”等字样。“杜氏小宗”庭院入口设于西南侧,设卷篷顶门兜及对开大门。

  据村民林武毅介绍,杜四端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凡遇兴修道路或赈灾救济,必慷慨捐款。乡邻族亲或贫困无着或争讼不息,辄出资出力排解平息。清末,杜四端被光绪皇帝授予“中宪大夫”衔。

  1912年,杜四端为潮汕水灾捐出巨款,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四等嘉禾勋章。为帮助在港的福建乡亲,杜四端捐款设立香港福建义学,为生活困难的福建子弟提供读书之所。此外还捐资设置福建义山(坟场),为贫困乡亲提供安葬之所。香港开埠之初,常有诱骗拐卖妇孺之事,政府设保良局解救被拐妇孺,杜四端因其德高望重被选为总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四端又捐献出巨额款项。1916年,杜四端被推选为香港福建商会会长,由于领导有方,众望所归,此后连任数个任期。此外,杜四端还担任香港二十四行商联合会副主席以及香港著名的慈善医院东华医院总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