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10年)
来源:地方志史料(截止2010年) 时间:2014-07-28 17:41 阅读人数:

  1949年 

  10月1日,进驻集美的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张贴保护集美学校的布告。

  11月11日下午2时许,国民党军队飞机8架次轮番轰炸集美学村,投掷炸弹32枚,村民和师生29人遇难,居仁楼、即温楼和大批民宅被毁,史称“双十一惨案”。

  12月8日,灌口“反共救国军水上纵队”分队长陈曹被捕获,次年春公审正法。

  1950年 

  4月,废除保甲制度,改保为乡。

  5月23日晚,林国忠股匪盗劫灌口李林村耕牛15头,12月又强奸李林村妇女3名。1951年,林国忠被枪决。

  6月,孙厝一带流行鼠疫,孙厝社病死10余人。

  9月5日,陈嘉庚自京返里,定居集美。

  10月初,同安县公安局配合剿匪部队在灌口围山击毙大匪首黄凤鸣。

  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在集美建立。

  1951年

  1月22日至3月14日,集美区境进行土地改革。境内农民户均分得耕地9.4亩,人均2.34亩,实现 “耕者有其田”。

  1月,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开办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1952年改称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

  3月18日,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陈毅,在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陪同下来集美拜访陈嘉庚。

  4月11日,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福建游击总队支队”司令柯宝珍拒捕被击毙,除投诚者外,余皆被歼。

  6月9日,集美解放后的首次龙舟赛在东海域举行。

  7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董乐辅来集美拜访陈嘉庚,并向集美学校师生发表讲话。

  9月8日,陈嘉庚集资建造的鳌园和集美解放纪念碑工程动工。翌年5月16日,毛泽东主席应陈嘉庚函请,为纪念碑题名。

  1952年 

  1月5日,锦园村39名香客在往吕厝朝拜“代天巡狩”王爷公途中,触礁沉船,淹死3人,失踪10人。

  9月,陈嘉庚在香港购置的X光机运抵集美医院,此为同安县第一台X光机。

  1953年

  1月18日,陈嘉庚被任命为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5月13日,取缔一贯道,捕反动道首11名,枪决坛主李迪钦。

  8月2日,全省游泳比赛在新落成的集美延平游泳池举行,厦门队和集美联队包揽全部项目冠军。

  11月3日,集美乡由同安县划入厦门市,改设集美镇。

  11月10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鼎丞来集美拜访陈嘉庚。

  12月下旬,陈嘉庚受中侨委委托创办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开始上课,翌年1月4日,补行开学典礼。

  是年,集美镇成立集美南乐社,演唱南音。

  1954年 

  5月底至翌年2月10日,未降15毫米以上透雨,秋旱接冬旱和春旱,山泉干涸,饮水困难。集美、灌口、后溪、杏林等地农作物减产严重,乡民以花生壳、大豆叶、枸杞心、地瓜叶、海苔、猪母菜充饥。

  10月,陈嘉庚主持建造的福南堂落成,设座位2100个。翌年4月购入电影放映机,开始室内放映电影。

  1955年 

  1月15日,陈嘉庚创建国内首个基金会——集美社公业基金会。

  1月19日,建设高集海堤(高崎—集美)的部分工人乘船返乡,船被国民党飞机炸沉,死62人,伤19人。

  6月24日,陈嘉庚集资并主持建造的龙舟池外池竣工。龙舟池分外、中、内三池,外池宽183米,长800米。自当年始,端午龙舟竞赛活动均在此举行。

  10月15日,高集海堤第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集美至厦门岛仅靠船渡的历史宣告结束。此工程于1954年1月开工,用花岗石堆筑,海堤全长2212米,顶宽19米,铁道宽6米,公路宽7米,东、西两侧人行道分别宽2.1米和1.5米,投入土石方70余万立方米,日施工近万人,总耗资948万元。朱德总司令为海堤纪念碑题词“移山填海”。

  是年,陈嘉庚出资并主持兴建的集美体育馆竣工,建筑面积1767平方米,为厦门市第一座体育馆。

  1956年 

  1月1日,陈嘉庚改私立集美学校董事会为私立集美学校委员会。

  6月13日,集美龙舟赛在龙舟外池举行,实行陈嘉庚制定的竞赛规则。自此,集美龙舟赛成为规范的竞技体育活动。

  6月,境内首座小(一)型水库——坂头水库竣工。投工125万工日,总投资63.79万元,总库容521万立方米。

  9月18日,台风登陆厦门,连降暴雨3日,集美镇农作物损失惨重。

  10月,旅居新加坡华侨孙炳炎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和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后,回集美孙厝观光。

  12月7日,集杏海堤(集美-杏林)竣工。工程于1955年10月11日开工,海堤全长2820米,顶宽11.5米,投入砂石95万立方米,耗资 470余万元。

  12月12日,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参观集美学校。

  1957年 

  1月6日,鹰厦铁路全线通车,境内长12千米,设集美、杏林、前场3站。

  1—2月,境内暴发流行性感冒,患者过半。

  3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罗荣桓与广东省省长陶铸参观集美学校。

  3月,共青团郊区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7月28日,灌口区11乡由同安县划属厦门市(另金山、锦宅2乡划入龙溪县),合集美镇、灌口区和岛内的禾山区成立厦门市郊区,中共厦门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和厦门市人民委员会郊区行政办事处设在高崎,是为集美区前身。

  8月1日,集美至灌口公路正式通车。

  8月,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兼办的侨属子女补习学校开学。

  10月23日,新加坡华侨妇女参观团参观集美学校。

  1958年 

  6月底,灌口镇塔山边一试验田“创”亩产水稻852公斤的所谓高产纪录。此后,各地农村竞放“高产卫星”,掀起“大跃进”高潮。

  8月20日,伺机破坏高集海堤的国民党特务胡成德投案自首,给予从宽处理。

  8月23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开始对国民党盘踞的金门岛实施炮击,史称“八二三炮战”。境内居民积极参加支前工作。

  8月,杏林被划作厦门市工业区,中共厦门市杏林工业区工作委员会成立。

  同月,海澄县的海沧、新垵两乡划入郊区,辖区面积增至513.75平方千米。

  9月16日,厦门市第一个人民公社——灌口人民公社成立。

  9月,郊区工委和办事处迁址集美镇。

  11月9日,中侨委副主任方方拜访陈嘉庚,参观集美学校。

  是年,灌口镇深青村临石寨山发现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遗存物有夹砂片、红陶片、彩陶片、泥质印纹陶片和石等。

  1959年 

  3月,集美财经学校、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合并为集美轻工业学校,易名集美轻工业学校。

  5月14日,陈嘉庚捐资创办的华侨博物院在厦门落成并开馆。

  5月16日,厦门市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在集美举行。

  8月23日凌晨1时30分,12级以上的强台风中心正面袭击集美。集美学村校舍大部坍塌,延平楼西侧百余年古榕倾倒,部分海堤崩毁。全区死99人,重伤58人,轻伤293人,失踪6人。收殓外地渔民、船工尸体117具,史称“八二三风灾”。灾后,周恩来总理致电陈嘉庚向集美人民表示慰问,省政府拨款80万元支持集美学校救灾重建。

  10月1日,坐落于杏林工业区的厦门纺织厂试投产,时为省内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

  同月,厦门市库容量最大的中型水库——石兜水库竣工。该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投工191.40万工日,投入土石方190.40万立方米,总投资1536.5万元,总库容8060万立方米。

  12月27日,杏林电厂6000千瓦机组安装发电,供电量占当时全市用电量的85%。

  是年,福建省航海俱乐部在集美创办。

  是年,集美学校南薰楼落成,主楼15层,高54米,总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时为省内最高建筑。

  1960年 

  2月11日,集杏海堤拓宽工程完工。堤面公路由3.5米宽扩至17米,其中机动车道11米,非机动车道4.5米,人行道1.5米。

  3月11日,省、市各界3000余人在集美举行欢迎大会,欢迎因印尼实行排华政策而回国的870名印尼归侨学生抵达集美。

  3月25日,马銮海堤竣工,堤长1655米,顶宽6.6米。该堤于1958年初动工建设,投入土石方近80万立方米。

  8月18日,首次举行厦门至集美游泳赛。全程1.5万米,集美水产学校陈文章以2小时17分夺冠。

  8月,集美水产专科学校成功繁育闽南淡水鱼优良品种——罗非鱼。

  1961年 

  5月21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任方方视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6月16日,35千伏杏林至厦门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铺设陆上输电线路21千米,海底电缆1.55千米, 建35千伏变电站1座。

  8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归国侨联主席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灵柩于8月20日运抵集美,安葬于鳌园。21日,全省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厦门工人文化宫举行追悼大会。

  9月12日午时,12级台风袭击区境。

  10月中旬,集美海面鳁鱼密集,可随意捕获,渔民称为“发海”,50年一遇。

  是年,杏林水厂建成投产,杏林地区居民开始使用自来水。

  1962年 

  1月2日,位于杏林工业区的厦门糖厂正式投产,开创福建省自产白砂糖的历史。

  7月,据陈嘉庚遗愿建造的归来堂在集美尚南路1号落成,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堂名寓意海外华侨不忘故土,回归祖国,团聚一堂。

  11月13日至翌年春,连旱270天,溪水断流,水库干涸,郊区春收作物减产严重。

  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视察集美学校。返京后,寄赠亲书楹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1963年 

  4月10日,集美区举行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50周年纪念活动。

  1964年 

  4月,杏林工业区撤销。6月,撤销杏林工业委员会,成立杏林镇,与杏林公社一并划入郊区。

  6月2日,郊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召开首次代表大会。

  6月13日,位于宝珠屿的宝珠塔举行落成典礼。塔高15米,圆柱形,内壁有旋梯直上塔顶,为陈嘉庚次子陈厥祥所建。

  10月,郊区广播站成立。

  1965年  

  7月17日,厦门市第一座化肥厂——厦门化肥厂在杏林建成投产。

  是年,集美镇建造外海渔船,组建外海捕鱼队。从福清引进花蛤苗,养殖2000余亩,厦门花蛤养殖由此发端。

  1966年 

  6月,全国范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郊区各校学生自发成立“红卫兵”组织,开展所谓批判“封资修”,揪斗“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鳌园门廊的镂雕被砸,大批文物古迹被毁。

  6月19日 集美航校和集美侨校学生进行所谓“革”与“保”的辩论,双方发生扭打,各伤七八人,是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厦门第一起流血事件。此后,社会上造反派分成两派,发生多次规模不等的武斗事件。

  8月7日,郊区举行高集海峡竞渡活动,参加者2200余人。

  1967年 

  12月28—30日,郊区连续三天平均气温低于10℃,最低气温0.1℃,出现霜冻和结冰。

  1968年

  9月14日,成立军、干、群三结合的郊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原郊委和郊办。内设办事组、政工组和生产指挥组。各公社也相应成立革命委员会。

  10月,党政机关干部集中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集中生活,为时一年之久。

  12月,郊区召开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产生郊区贫下中农委员会。

  1969年 

  2月5日,集美117名知识青年步行前往永定县插队落户。此后,1966年后的初、高中毕业生分批下乡插队落户。

  是年,后溪中学创办。

  1970年 

  6月,集美镇农场、蔬菜场和水产养殖场改为第一、二、三生产大队。

  6—7月,集美镇居民183户864人内迁永定县诸山村落户。

  1971年 

  6月30日,中共厦门市郊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高殿新村召开,出席代表325名,选举产生中共厦门市郊区第一届委员会,书记范万永。

  9月1日,位于杏林的市百货站棉花仓库遭雷击起火,库存棉花大部烧毁,损失87万余元。

  1972年

  5月,上海水产学院南迁集美,改称厦门水产学院。

  9月23日,首次郊区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区妇联委员21人,副主任李治。

  是年,郊区电视差转台建成。

  1973年 

  7月3日,1号台风登陆厦门,风力11级,集美狂风骤雨,降雨量168.3毫米。坂头水库溢洪,后溪流域一片汪洋。

  7月21日,杏林火车站货场342包进口棉花失火被毁。

  1974年 

  1月,郊区及各社、场、队成立民兵治安联防组织。

  是年,郊区组织部分干部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是年,福建体育学校在集美航海俱乐部基础上创办。1978年12月体校迁往福州,校址复办福建体育学院。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区人民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开展悼念活动。

  6月6日,新华玻璃厂成功生产出平板玻璃,填补全省工业生产空白。

  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全区人民自发地开展悼念活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集美城区和各公社有组织地开展悼念活动。

  10月,区、公社相继召开干部群众大会,传达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事件。

  1977年

  5月,兑山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在解放集美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之遗骸81具迁葬于此。

  1978年 

  1月15日,市食品厂汽车在前场地段穿越鹰厦铁路时与火车相撞,死6人,伤2人。

  9月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杏林区,辖杏林公社和杏林镇。后杏林镇改设为杏东、杏西两个街道办事处。

  12月28日,集美航海学校改名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由中专升为大专。

  12月,郊区革委会撤销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恢复部、委、办设置。

  是年,联合国难民署在天马华侨农场设立援建工程和援助款项站。

  是年,新华玻璃厂专用港口码头建成,3000吨级泊位,长60米,年吞吐能力12万吨。

  1979年 

  1月12日,郊区首次工会代表大会召开,208名代表出席。

  4月,厦门师范专科学校在集美重办,翌年8月改名集美师范专科学校。

  7月,厦门杏林电厂扩建工程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12月,集美医院、省药检所研制的鲎试剂通过省级鉴定,认定为国内首创,并授予1978—1979年度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年 

  4月,福建电影制片厂在集美开拍影片《陈嘉庚》。

  5月1日,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向杏林、集美供水。

  7月12—18日,全国甘蔗生产座谈会在集美召开。

  11月1日,“陈嘉庚先生故居”陈列室开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馆名。

  12月31日,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郊区人民政府。

  1981年 

  1月,郊区基本完成“文化大革命”造成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全区共复查案件281件,平反182件,部分平反38件。

  4月27日晚,灌口公社石料厂仓库被盗,失窃黄色炸药46条,雷管47个,导火线70.3米,黑色炸药2斤。事后,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5月6日,新加坡华人孙炳炎率新加坡华商访闽团一行29人抵达集美。

  8月14日,厦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集美制衣厂创办(1987年更名中外合资厦门星集有限公司)。

  1982年 

  7月1日零时,郊区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40010户191417人,其中男性96203人,女性95214人。

  8月20日,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增办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并向海外招生。1997年并入华侨大学,升格为华文学院。

  10月21—25日,全国帆船模型比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

  10月,郊区抽调干部61人,分赴5个公社的76个大队708个生产队,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11月,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

  1983年 

  2月20日晚,中国女排在集美体育馆作比赛表演。

  7月7日晚,旅美华侨青年男子篮球队与厦门市男子篮球队比赛在集美体育馆举行。

  8月15日,高浦农民高庆华、高忠菜在宝珠屿附近捕获大海龟1只,长1米余,厚55厘米,重100余千克。后由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收养。

  10月21日,集美学校创办7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南堂举行,陈嘉庚铜像揭幕典礼在新落成的归来园举行,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落成开放。

  10月28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莅集美学村视察,为陈嘉庚故居题词“学习陈嘉庚先生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

  1984年  

  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视察集美学村,并参观陈嘉庚故居。

  6月19日,参加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的300余名代表莅集美参观。

  7月7日,中共厦门市集美学区工作委员会成立。

  7月27日,集美镇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8月24日,厦门市政府在后溪乡东边村召开尊师重教现场会,推介东边村民何水法带头捐款修建东边小学教学楼的经验。

  10月21日,全省纪念陈嘉庚诞辰110周年大会在集美召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博物院、福建省政协联合出版大型画册《陈嘉庚》和文集《回忆陈嘉庚》。邓小平为《陈嘉庚》画册题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陈嘉庚”。

  10月,杏东、杏西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杏林街道办事处。

  11月30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视察集美学村。

  是年,集美儿童乐园建成开放。

  1985年 

  1月14日,全国第一个研究陈嘉庚的学术机构——集美陈嘉庚研究会成立,并创办《陈嘉庚研究》年刊。

  4月1日,集美镇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实行火葬制度。

  4月,郊区“一五”普法领导小组成立,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启动。

  5月,集美镇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

  8月10日,郊区首届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召开。

  9月7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集美学村,盛赞集美学校风光在其所到150余座城市中首屈一指。

  9月下旬,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厦门期间,游览集美学村。

  10月18日,新华玻璃厂化学钢化玻璃试制成功。

  12月27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偕夫人参观集美学村。

  是年,集美开通程控电话。

  1986年 

  3月27日,马銮湾捕获一尾江豚,长2.5米,重175千克。

  6月,集美西海出现赤潮,面积近20平方千米,致使养殖的牡蛎大量死亡,梭子蟹体内含毒,人食后腹泻。

  8月20日,集美镇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点)。

  8月24日,杏林霞阳村与海沧乡鳌冠村发生滩涂纠纷,鳌冠村死1人,伤7人。

  11月1日,全国第一头鲸鱼标本在集美水产学院制成。抹香鲸标本长12.8米,高2.6米,宽1.6米,体重20余吨。

  12月中旬,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参观集美学村。

  12月下旬,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在集美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在此成立。

  1987年

  1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参观集美鳌园、归来堂。

  4月20日,新加坡华人孙炳炎一行11人到集美访问。

  6月11日,“嘉庚杯”中国首届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澳门、广东顺德、福建、集美等7支龙舟队参赛,广东顺德队夺冠,福建和集美两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7月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87]综153号文件通知:郊区更名集美区。

  7月31日,全区开展打击流氓、斗殴、卖淫、扒窃等犯罪行动,收捕犯罪嫌疑人11名。

  8月8日,杏林锦园村、西亭村遭遇龙卷风夹冰雹、暴雨袭击,时间长达30分钟,20间民房被卷走。

  1988年 

  1月13日,国务院公布陈嘉庚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月17日,首届“陈嘉庚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

  4月,全区开展以打击“两劳一少”(即劳改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少年管教人员)重新犯罪为重点的专项斗争,摧毁犯罪团伙2个,逮捕、劳教、收审、治安拘留47人。

  12月3日,华东地区侨务工作协作会第三次年会在集美举行。

  是年,集美大学创办海洋动物标本陈列馆,面积1000余平方米,展示海洋生物标本1000余件。

  1989年  

  3月13日,政协集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5月19日,受北京政治风波影响,集美部分大专院校学生上街游行,静坐绝食,经市、区领导和学校负责人劝说后返校。

  5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杏林台商投资区,首期开发面积2.79平方千米,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10月21—23日,“石化杯”海峡两岸武术观摩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台北市、新加坡、日本冲绳等7支队参赛。

  10月31日,灌口顶许村一蘑菇房发生母、子、媳、婿4人中毒死亡事件。

  11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莅集美视察。

  12月25日,香港集友银行股东合办的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成立,每年从银行应派股息中提取10%赞助集美学校。

  是年,集美籍画家李弗莘所作国画《海角》获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银奖。

  1990年  

  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布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第29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

  4月5日,集美学校师生集会,纪念集美中学校友、抗日英雄李林烈士殉国50周年,举行李林园落成典礼。

  7月1日零时,开展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范围为海沧、东孚、灌口、后溪和集美5个乡镇。全区37828户156482人,其中男81075人,女75407人。

  9月5—9日,受第18号台风影响,暴雨成灾,海水倒灌,种植、养殖业损失严重。

  9月20日,集美财政专科学校发生200余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集美医院全力以赴,连续抢救七天七夜,全部康复。

  10月21日,纪念陈嘉庚创办职业技术学校70周年暨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在集美举行

  1991年 

  5月13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参观鳌园。

  春夏之交,旱情严重,境内首次实施人工增雨。

  8月26日,撤销杏林乡,设立杏林镇。

  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在省长贾庆林陪同下视察杏林。

  12月19日,全国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桥——厦门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始建于1987年10月1日,总投资1.56亿元,全长3695米,主桥长2070米,桥面宽23.5米,双向四车道。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大桥题名并剪彩。

  同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姬鹏飞、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王光英等视察杏林,并参加正新橡胶工业公司开业典礼。

  12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是年,区境开通模拟移动电话。

  1992年 

  1月,区境开通无线寻呼业务。

  2月24日,由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近20家旅游商社组成的旅游考察团考察集美学村。

  3月8日,集美北部新区(北部工业区、生活区)破土动工,占地面积5.72平方千米。

  5月30日,贝宁共和国总统索格洛偕夫人参观杏林工业区。

  7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8月20日,陈嘉庚国际学会在香港成立。

  10月6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副总理王鼎昌参观杏西工业区。

  10月10日,集美区新四军暨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后改名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同时创办会刊《集美革命史话》。

  11月6日,集美东海滩涂围海造地工程启动。

  12月31日 经国务院批准,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区正式设立,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1993年  

  2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3月24日,台湾各地424名保生大帝信徒来集美参加慈济宫全面修复庆典活动。

  6月17日,厦门卫星测控站在灌口举行落成典礼。

  8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10月13日,集美镇获福建省“明星乡镇”称号。

  10月21日,厦门市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80周年大会在集美学村举行,集美学校校史陈列馆开展。

  11月中旬,1993年度国际数学实分析学术研讨会在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偕夫人视察集美学村。

  1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视察集美。

  12月31日,杏林区公安分局在杏林抓获贩毒分子2人,缴获海洛因332克。

  是年,集美镇统建房竣工,共11幢390套,建筑面积26136平方米,为全省首批统建房。

  1994年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2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视察集美。

  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视察杏林和杏林镇新垵村,并题字“振兴新垵”。

  3月,集美图书馆举行著名作家巴金赠书仪式,接收巴金题赠著作55部。

  4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视察集美学村。

  4月22日,国家科委批准建立杏林星火技术密集区。

  4月30日,全省最大的肉鸡种苗基地——集美种鸡场建成投产,该场由泰国正大集团厦门农牧公司投资兴建。

  6月1日,由杏林儿童乐园扩建改名的杏东公园建成并对游客开放,公园占地3.04万平方米。

  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7月,集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8日,俄罗斯国防空军总司令、上将维·阿·普鲁德尼科夫参观集美学村。

  10月20日,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集美大学成立,江泽民总书记题写校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校牌揭幕。

  同日,陈嘉庚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集美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分别为大会题词。

  10月,嘉庚公园竣工开园。该园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集社会之力,兴千秋之业”碑文的尊师重教纪念碑奠基,“嘉庚公园”题额为著名书法家高怀所书。

  11月1日,全省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明达玻璃(杏林)有限公司投产。该生产线总投资4亿元,年产优质浮法玻璃233万重量箱。

  11月10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和集美学村。

  12月18日,英才学校在杏林奠基。此为厦门市第一家由私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全寄宿制中小学校。

  12月28日,集美区有线电视台挂牌,集美镇岑头片区2000户开通有线电视信号。

  12月30日,中外合资厦门(杏林)永昌柴油机发电厂4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6万千瓦。

  是年,开通DDN(利用数字频道传输数据信号的传输网)数据业务,首开微机网络。

  1995年 

  1月13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陈嘉庚国际学会签订联合创办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协议。

  同日,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偕夫人视察正新橡胶工业公司。

  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偕夫人视察杏林。

  3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4月1日,集美镇开始实行上门收取垃圾制度。

  4月11日,东方(厦门)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正式开业。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省委书记贾庆林陪同下视察集美学村和杏林台商投资区。

  6月2日,集美龙舟赛首次以“嘉庚杯”、“敬贤杯”命名,男队冠军获“嘉庚杯”,女队冠军获“敬贤杯”。

  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集美学村。

  7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法委书记任建新视察集美学村。

  8月,开通灌口有线电视。次年,建成覆盖全区的有线电视光纤网络。

  11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视察集美学村。

  1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视察杏林工业区。

  12月20日,海沧、东孚两镇划归杏林区。

  12月22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佐兰·利利奇参观集美学村。

  12月,双岭村气象哨测得,该地连续下霜17天,最低温度零下3.5℃。

  1996年  

  1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视察杏林厦杏摩托车厂。

  4月24日,区公安分局查获一非法私藏炸药窝点,缴获硝铵炸药813千克,雷管400枚,导火索1000米,以及钢珠手枪、气枪、子弹和淫秽录像带等。

  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国权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

  9月1日,锦霞幼儿园(现称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建成开园。

  10月28日,集美有线电视台《集美新闻》开播。

  11月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寅初视察陈嘉庚纪念胜地。

  12月,杏林区和集美区农村经省委农村小康办公室复查,确认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1997年  

  1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视察集美学村。

  1月21日,杏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成,占地 13026.49平方米。

  2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视察陈嘉庚纪念胜地。

  3月15日,《集美报》创刊。

  4月12日,由陈嘉庚国际学会募捐建设的“陈嘉庚(化学)楼”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落成,此乃美国第一幢以华人命名的教学科研楼。

  6月10日,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被中宣部等单位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教育示范基地。

  9月1日,集美第二小学建成开学。

  12月15日,途经集美的泉厦、漳厦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是年,党政机构改革,调整或撤并部分科局,设区委机构6个,政府工作机构21个,集美、杏林两区350名干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

  1998年  

  1月26日,集美城区第一条公交线路(龙舟池—厦门大学)正式开通运营。

  3月下旬,集美城区主要街道和居民区首次安装IC卡公用电话29处,电话机64部。

  3月,区“12315”消费维权投诉台成立。

  4月1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上将杨国屏视察集美学村。

  4月,区政府政务信息网开通。

  同月,市旅游局和集美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集美旅游文化节在龙舟池畔举行。

  同月,厦门市第一所民办成人中专学校——兴才中专在集美后溪开学。

  5月,集美模拟航天城竣工开放。

  6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率政协代表团来杏林工业区调研。

  10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王汉斌视察陈嘉庚纪念胜地。

  11月4日,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偕夫人回后溪镇珩山村谒祖省亲。

  1999年 

  4月17日,波兰农民党主席卡利若夫斯基参观集美学村。

  5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视察陈嘉庚纪念胜地。

  8月3日,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举行,全省30所高校代表队的954名运动员参加为期4天的比赛。

  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集美学村。

  10月14日,14号台风正面袭击区境,受灾7.46万余人,死亡1人,损失1.87亿元。

  10月18日,1999年中国寻根之旅暨福建省第二届海外华裔青年联欢节在集美归来堂举行。此项活动由国务院侨办、省侨办主办,来自16个国家的123名华裔青年参加联欢活动。

  12月17日,集美区获国家科技部授予的“1997—1998年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区”称号。

  2000年 

  1月5日,集美宝龙工业园首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园生产能力为日产固态锂电池8000只。

  1月18日,集美区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的“双拥模范区”称号。

  4月,区公安分局获公安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8月26日,古巴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胡安·罗宾偕夫人参观陈嘉庚纪念胜地。

  9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视察涌泉公司和宝龙工业公司等民营企业,为涌泉公司题词“民办民营,民富民强”。

  9月,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0月21日,集美大学举行陈嘉庚创办集美航海、财经教育80周年纪念大会,集美大学财经科学实验室落成。

  10月,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落户集美。

  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统计范围为灌口、后溪、集美3镇和第二农场、坂头林场、天马华侨农场、天马种猪场。全区常住人口43746户148678人,其中男性74864人,女性73814人,户均3.05人。

  是年,电信公司开通“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

  是年,集美北部工业区建成,占地4.5平方千米。

  2001年 

  3月26日,撤销集美镇,改设集美街道办事处。

  4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视察陈嘉庚纪念胜地。

  5月15日,集美污水处理厂投产,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污水4.5万吨。

  5月16日,合浒井、叶厝、凤林美、孙厝4个居委会和东安、兑山2个村委会,成立侨英街道办事处。

  7月19日,韩国前总理李寿成参观陈嘉庚纪念胜地。

  8月12日,全国侨联在集美学村举行“缅怀嘉庚先生业绩,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纪念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为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8月14日,全区打击“六合彩”赌博公开处理大会在灌口农贸市场举行,处理涉赌人员17名。

  9月9日,闽籍中科院院士高庆狮、王乃彦、陈俊武等参观集美大学,为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9月18日 ,新加坡总统纳丹参观集美学村。

  10月,集美北区露天文化广场启用。

  是年,由姚溪山创作,陈淑珍等人演出的《县官审皇帝》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比赛优秀奖。

  2002年  

  3月23日,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主席黄鸿美率团抵集美访问,考察集美北部工业区。

  5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视察集美学村。

  5月,集美区第二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7月30日,集美区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区)”。

  7月,台湾大同区区长张金镇率代表团来访,与集美区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协议。

  11月21日,集美大学与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签订办学协议。

  11月,集美大学成立海外教育学院及港澳台学生先修部。

  2003年 

  5月7日晚,后溪兴才学院部分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感染人数迅速增加,疑似非典型性肺炎,隔离治愈。

  5月12日,集美大唐世家小区开通管道液化气,成为厦门岛外首批使用管道液化气的社区。

  8月,杏林区更名海沧区,所辖杏林街道和杏林镇划入集美区,集美辖区面积扩至276平方千米。

  10月21日,集美区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90周年大会在集美学村举行。

  11月,集美医院与厦门市第二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厦门市第二医院,总部迁集美,设集美、海沧两个院区,为厦门岛外唯一市属三级综合性医院。

  12月21日,集美区“假挂牌”出让经营性用地事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曝光。新闻播出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调查小组,集美区有关部门收回返还金880万元,缴入区财政专户。

  2004年 

  1月6日,中共集美区委五届二次全委会议作出“立足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加快生态型旅游文教区和环保型高新产业区发展步伐”的决策部署,提出构筑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三大发展平台。

  1月,撤销杏林镇,成立杏滨街道办事处。

  2月1日,集美岑头小商品街一商店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沿街28间店铺被毁。

  3月23日,区公安分局查获由13名台湾籍人员组成的诈骗集团,涉案金额130余万元(新台币)。

  4月1日,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灌口研究组成立。

  5月10日,集美区防空警报首次试鸣。

  7月14日,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获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称号。

  7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率台胞一行50余人来集美视察。

  7月22日,金门寨子山虎威坑道9000余发废弹发生连环爆炸,爆炸产生的刺激性气体随风飘至杏林沿海地区,引起村民恐慌。市卫生和环保部门进行监测和解释安抚工作。

  7月,文物部门发掘灌口临石寨新石器遗址。

  8月13日,首条农村公交线路401路(龙舟池—灌口大岭)运行。

  8月,杏林职教中心、集美职教中心、杏林中学职业中专整合为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9月9日,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在集美开工建设,厦工、金龙两企业落户集美。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杏林台商投资区,并为集美大学陈嘉庚铜像揭幕。

  10月21日,厦门市纪念陈嘉庚诞辰130周年大会在集美学村举行。

  10月,全国侨联、厦门市委、厦门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文献电视专题片《陈嘉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集美陈嘉庚纪念胜地。

  是年,停止征收粮田、特产等农业税,沿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赋征收历史结束。

  2005年  

  3月2日,法国卡瓦莱尔市市长路易·富歇来集美考察。同月,集美区与该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3月,区境发现首例本地艾滋病病例,男性,35岁,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同年5月死亡。

  3月,集美体工大队少年周传全获第十届全运会OP级帆船赛首块金牌。

  5月25日,灌口涌泉工业园厦门伟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因拖欠供货商货款和工人工资,引发工人围堵国道、供货商强搬公司设备的群体性事件。

  5月,集美区“五老”(老干部、老军人、老劳模、老教师、老科技人员)工作委员会成立。

  6月,集美区机关联合档案室落成。

  7月15日晚 以“温馨厦门·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集美北区文化广场举行。

  7月,全区2000余名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8月13日,受10号台风影响,全区普降50年一遇特大暴雨,直接经济损失7036.5万元。是年为台风次数最多年份,5—10月6次受台风影响,大雨和暴雨合计50多天。

  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团部分成员参观集美鳌园。

  8月26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在集美成立小记者站。

  8月,集美学村校园建筑尚忠、允恭、南薰、南侨4楼群及养正楼、科学馆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月,许庄、黄地两行政村由坂头林场划入后溪镇。

  同月,华侨李尚大捐资兴建,以夫人名字命名的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学楼“灿英楼”落成。该楼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投资1520万元。

  2006年  

  3月17日,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在灌口镇双龙潭山地举行,20多个车队120余部越野车参赛。

  3月19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和厦门华厦职业学校在集美文教区开工兴建,总投资近4亿元。

  4月6日,新加坡华侨领袖孙炳炎铜像在乐安中学落成,孙穗芳以祖父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条幅志贺。

  4月23日,嘉庚体育馆落成并启用。该馆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观众席6000座,总投资约2.36亿元,为厦门市唯一按国际标准建设的体育场馆。

  4月30日,集美区首家村级红十字会在后溪镇东宅村挂牌成立。

  5月25日,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2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视察集美。

  5月28日,首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来自台湾、金门及福建省各市的51支代表队参赛。

  5月29日,集美图书馆举行张楚琨先生藏书赠书仪式,接受张楚琨亲属遵其遗愿捐赠的藏书近5000册,其中普通中外文书刊2569册,线装古籍《四部丛刊》2078册。

  5月,环东海域大道开工建设,起点为集美乐海路近海岸东侧,终点为洪塘头,长5.2千米,宽66米。

  8月17日,坐落于灌口的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授牌,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8月20日晚8时许,集美发现白色不明飞行物,10时许消失。

  9月2日,集美大学赛艇队夺2006年“厦门国贸杯”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暨北大-清华赛艇邀请赛冠军。

  是日,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大金龙世界级生产基地全面启用暨第十万台客车下线仪式。

  11月18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集美文教区开工建设。

  是年,开始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7年 

  1月,落户集美文教区的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

  3月,集美区被评为首届全省文明城区。

  4月4日21时30分左右,一小货车在集美大桥工地冲坠入海,4人死亡。

  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视察集美学村。

  5月10日,1.68万名社区居民首次参加应急防空疏散演练。

  5月24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暨办公室成立,开始编修《集美区志》。

  同月,区公安分局破获以台湾籍人员为首的涉嫌短信诈骗团伙6个,短信诈骗窝点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该团伙向台湾、韩国居民发布虚假信息,共诈骗新台币270多万元、韩币200多万元。

  6月23日,福建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在嘉庚体育馆举行开幕式,全省九市近千名农民运动员参赛,台湾农民体育嘉宾代表团莅会观摩。

  6月,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摄制的纪录片《华侨旗帜陈嘉庚》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

  9月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在集美园博苑举行。与会的有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的国外参展团,香港、澳门和台湾高雄、台北、台中、台南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代表团。园博苑位于杏林湾畔,2005年9月7日开工建设,面积6.76平方千米,其中陆域3.3平方千米,由5个展园岛、4个生态景观岛和2个半岛组成,包括园博会主展区、闽台岛、中华教育园、海洋文化岛和温泉岛等功能区,总投资28亿元。

  9月28日,厦门北站片区开发建设工程在集美后溪举行开工典礼。

  10月7日,集美校友全球联谊会在香港成立。

  11月15日, 598辆客运面包车(俗称“面的”)退出营运市场。添置公交车百余辆,新开公交线路27条,同时成立出租车公司,投放出租车200部。

  11月23日,穿越区境的厦(门)深(圳)铁路开工建设,全长502.4千米,境内长9千米,为国铁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

  11月,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厦门集美分站赛在灌口镇双龙潭赛车场举行,来自9个省、市19个俱乐部的85辆赛车、200多名选手参赛。

  12月,灌口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开园。

  2008年

  1月6日,集美区获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1月10日,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成立,为福建省建筑系统和厦门市首个民营企业慈善基金会。

  1月,承担厦门市生产生活主要水源的坂头水库实施扩容,蓄水位由41.76米提高至49.26米,库容由4510万吨增至6280万吨。

  4月10日上午,集美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举行开工典礼。

  5月19日,区文化馆升格为国家一级馆。

  5月24—25日,第三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共有63支代表队参赛。此次比赛升格为国家级赛事,并增加3500米环绕赛。

  6月,集美秧歌队获“环保杯”全国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大赛中年组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一等奖及最佳组织、最佳服饰等四项大奖。

  7月1日,集美大桥竣工通车。大桥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全长8.438千米,宽36米,双向8车道。

  7月上旬,亚洲最大商用车桥公司——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入驻集美汽车工业城。

  7月25日,马来西亚拿督林顺平一行来集美考察商务。

  8月31日,厦门第一码头至华侨大学的快速公交线路开通。该线路终点至厦门北站,全长33.4千米,设25个站点,配置快速公交车42辆。

  9月1日,厦门最长的跨海公铁大桥——杏林大桥公路桥建成通车。该桥于2006年3月15日动工兴建,公路桥全长8.53千米,双向6车道。铁路桥北起福厦铁路,南至高崎站,全长5.22千米,于2009年12月23日竣工通车。

  9月,4名高校选聘生下派担任行政村级干部。

  10月16日,中国电影集团动画产业有限公司集美中学实验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10月21日,陈嘉庚纪念馆正式开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全国侨联主席林军等为纪念馆剪彩。该馆于2003年奠基,按国家二级馆标准设计,总用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投资1. 5亿元。主体建筑3层,设展厅4个,展出陈嘉庚生平图片350余张,物品310余件。

  11月23日,“厦门国贸杯”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在集美灌口举行,共有20余支车队100多台赛车参赛。

  12月下旬,首次全区污染源普查结束。全区有工业污染源1441家,生活污染源1207家,农业污染源1435家,集中式污染源治理设施4个。

  12月底,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陈世辉同学发明的“可调俯角黑板”获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

  2009年

  2月9日,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举行揭牌仪式。

  4月底,集美居民开始使用管道天然气。

  7月14日,集美区人工试验养殖花鳗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获得成功。

  8月20日,厦门市首座现代化散装粮库在集美建成。

  8月26日,集美区第二次评为全省文明城区。

  9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单位主办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集美区陈嘉庚、李林入选。

  10月,集美大学新校区建筑群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11月18日,集美区人口与计生远程教育工作站成立。

  11月22日,集美区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称号。

  12月15日,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在集美文化创意园揭幕,来自全国24所院校60件优秀作品参展。

  12月16日,中共集美区委参访团首次访问国民党台中市南屯区党部。

  12月,集美校友、东南亚著名侨领李尚大之子李川羽向集美大学捐款1000万港币,设立“李尚大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用于支持集大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支撑学科及基础学科的建设。

  是年,开始推行社会救助“绿洲计划”,整合出台70多项政策措施,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

  2010年

  2月5日,“集美集”文化创意园开园。创意园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设艺术展厅、艺术家工作室、影视中心、多媒体、动漫展厅等。                     

  2月25日,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及集美新城奠基仪式在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隆重举行。至年底,共完成投资70亿元,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新城轮廓初步显现。

  2月28日,集美大学校友会举行揭牌仪式。

  是月,集美区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3月初,厦门第二人民医院(集美)成功完成首例微创漏斗胸矫治术。

  3月10日,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筹备大会在侨英街道孙厝召开,孙中山孙女孙穗芳与500余位孙氏宗亲与会。

  3月14日,园博苑创立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交流中心。

  3月25日,集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

  3月26日,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国网、央视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十余家知名网站组成的中央网络媒体来集美采访。

  3月28日—4月1日,“路达杯”中国CBO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厦门赛区)比赛及2010年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在集美区文体中心篮球馆举行。

  4月2日,陈嘉庚珍藏外国文物精品展在集美陈嘉庚纪念馆开展。

  4月初,集美区首个由村民组成的村级红十字会救援队在灌口镇上塘村成立。

  4月14日,集美区台商法律咨询中心挂牌成立。

  4月26日,福厦高速铁路开通营运,位于后溪镇的厦门北站同时投入使用,集美跨入“动车时代”。

  4月28日,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与厦门英才学校举行签约仪式,英才学校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取得承办美术考级活动资格的民办学校。

  是月,集美区评为2009年度省级绿化模范区,为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厦门英才学校荣获省级绿化单位。

  是月开始,全区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至2010年底,禁养区内42万头生猪全部处理完毕,退养率达82%。

  5月29—30日,第五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共有76支代表队参赛。此次赛事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列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

  6月19日,“2010中国·集美首届国际当代艺术节”在集美文化创意园举行。76名海内外当代艺术家的150余件艺术作品参展。

  6月19—22日,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赛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两岸59所高校(台湾23所,大陆36所)的近千名师生同台竞技。此为两岸高校联合开展的规模最大的赛事交流活动。

  6月26日,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开工,计划在海堤上开口建一座总长为335米水闸,实现杏林湾水体与西海域海水自由交换。

  7月1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创办的中华才艺龙舟基地在华侨大学集美校区建成投入使用。该基地由室内龙舟池和校园人工湖两大部分组成。

  8月30日,集美首座五星级酒店——京闽北海湾度假酒店开业。酒店占地3.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

  8月,集美新洲大桥动工兴建。规划大桥全长545米,双向6车道。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集美新城建设。

  9月,省文化厅批准灌口闽南童谣、童玩示范点入选第二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

  10月19日,马来西亚拿督李雅和一行50余位槟城兑山李氏宗亲回集美兑山谒祖。

  10月28日,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开工。将在高崎一侧开口800米,架设1000米的双幅连续箱梁桥,以利百吨级船舶通航;在集美一侧开口50米,架设50米小桥,以增强东西海域海水的自由交换能力。

  11月28日,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成立,香港实业家、加拿大澳锡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凤翔出任首任会长。

  11月29日,集美区获国家老龄委授予的“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1月,集美区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12月9—11日,“海翼杯”2010厦门集美全国汽车越野赛在灌口镇双龙潭越野赛车场举行。力伴电池车队车手韩魏获汽油组冠军。

  12月6—7日,《厦门市集美区志》评稿会在京闽北海湾酒店召开。

  12月30日,中国卫浴工业设计中心落户集美台企厦门路达集团。

  12月31日,中共集美区委六届十九次全会做出“奋力争当岛外新城形象区、产业发展活力区、科教文化繁荣区、社会和谐示范区、党的建设先进区”的战略部署。

  12月,全区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完成。境内有湿地斑块49处,湿地总面积2617.9公顷。

  是年,全区推行由政府担保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贷款参保模式,被誉为“老无忧”。

  是年,集美区荣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市、区)”称号,全区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初步形成。